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3岁儿童头孢托仑匹酯颗粒用药咨询

疾病详情
3岁儿童使用头孢托仑匹酯颗粒,用药方法及效果疑问。
就诊科室: 药剂科
医生建议
头孢托仑匹酯是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交叉耐药。注意饮食清淡,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我家孩子3岁7个月,体重18kg,医生开了头孢托仑匹酯颗粒,怎么用?
医生
您好,根据您孩子的体重和年龄,建议使用美爱克头孢托仑匹酯颗粒,50mg规格。
患者
这个药和普通头孢一样吗?
医生
这个是抗生素,和普通头孢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患者
那吃了这个药,以后生病再吃普通头孢会不会没有效果?
医生
不会的,这个是针对特定细菌的抗生素。
患者
6岁以下儿童需要实体医院医生处方吗?
医生
是的,6岁以下儿童需要线下医院医生处方。
患者
那请问30效价的怎么用?
医生
30效价和50效价的药效是相同的,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患者
那50毫克,就是50效价,对吗?
医生
是的,50毫克就是50效价,根据体重来决定用量。
相关文章

文章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症状、诊断和预防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这种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发热、呼吸困难、黄疸等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对一组新生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早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的发生率。这个发现强调了孕妇和医护人员在预防和治疗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母亲在分娩时携带GBS细菌,通过产道传播给新生儿。因此,孕妇在产前进行阴道拭子培养,检测是否携带GBS细菌,并在分娩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如果新生儿被诊断出患有B链球菌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新生儿的情况,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预防和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措施都可以帮助降低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健康驿站

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X连锁高IgM综合征发病时是什么情况?

X连锁高Ig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和低水平的IgG和IgA抗体。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被诊断出来,尤其是在男孩中更为常见。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经常感冒、咳嗽和皮肤感染。他的父母带他去看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医生最终诊断出小明患有X连锁高IgM综合征。小明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他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X连锁高IgM综合征是由CD40配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个基因负责编码一种蛋白质,它在B细胞成熟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B细胞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替代性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 总的来说,X连锁高IgM综合征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日常保健,患者可以减少感染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健康守护者

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在于清除赘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需要在明确病原体后,应用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存在心力衰竭并发症、难以控制的感染、进行性的瓣膜和组织损伤、较高的栓塞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为清除感染组织、异物或植入物,清除瓣膜旁感染和空洞,重建心脏的结构和瓣膜功能。 在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中,他被诊断出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医生选择了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的治疗方案,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赘生物也逐渐消退。然而,由于病情复杂,患者最终还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成功清除了感染组织和修复了受损的瓣膜功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药物治疗通常包括经验性用药和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用药。手术治疗则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干预和持续的监测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不洁注射和及时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接受适当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

远程医疗新视界

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