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孤独症

孤独症

别名: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小儿孤独症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孤独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关爱不能停止,一起认识孤独症孩子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现在虽然已经过了几天,但是对于自闭症患儿的关爱我们不能停止。因为星星的孩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关爱和帮助,而且我们也要全面认识自闭症,有助于消除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歧视和偏见,用包容的心来容纳星星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认识自闭症,认识孤独症的孩子们吧! 孤独症其实就是自闭症,主要症状是社交沟通有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比较狭窄。其实两个名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如同一个人,小时候别人喊他乳名,长大后别人喊小名,成名后别人喊他艺名,虽然有三个名字,但是他是同一个人。孤独症和自闭症也是一样,两个名称说的是同一种疾病。 我们现在普遍把孤独症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它们拥有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社交,语言表达以及思维模式,所以无法和正常人进行日常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毛病的时候,喜欢把责任往身上拦,认为自己太忙,对孩子关爱太少等等,所以才导致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其实自闭症并非完全是因为关爱不够而产生的,自闭症和孩子先天发育有关,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主要是在一定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一种有关心理的疾病。 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自闭症病因的因素。 第一个是遗传因素。 其中男孩子的发病率比女孩子的发病率要高四到五倍,有研究认为,自闭症发病基因源于父亲,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第二个是感染以及免疫因素。 巨细胞病毒,水痘,弓形虫等等的这些病原体如果进入到胎儿的体内,胎儿时期因为这些系列的因素干扰了神经的正常发育在日后也许会显现成自闭症。 第三个是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孕早期服用药物,孕期吸烟,酗酒等等的不良习惯可以导致自闭症概率增加。 暂时针对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没有特效药,但是有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善这类型症状。后天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干预,也极有可能能够让大脑重回正常轨道,恢复比较好的发育状态。所以,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不过很多人会把自闭症和性格孤僻捆绑在一起,其实在医学角度,这是两回事,如果无法自己判断出来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医生的帮助。 个人建议如果孩子长时间出现社交异常,不爱沟通,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对于同龄孩子以及常见亲友都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家长们就要开始引起重视,看孩子是否得了自闭症。 自闭症和性格孤僻的判断,最好让专业人士判断,不要私自把自闭症归纳到性格孤僻里面,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总而言之,任何疾病其实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了而不知,拖久了就一定会影响到病情,而且预后效果也会不好,所以还是遵循一句老话:病向浅中医。 平常也要让孩子均衡饮食,适量地进行运动,特别是自闭症患儿,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缓解病情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一同关注星星的孩子,愿星星的孩子早日能够回归大地。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13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他们和普通的儿童不同,不会对父母撒娇哭闹,不会跟小伙伴们打闹嬉戏,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一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70%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20%智力基本正常,5%-10%智力超常。有些自闭症患儿会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更严重的会出现癫痫。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自闭症的发病相关。引起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早期症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自闭症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有可能出现,而自闭症的早期迹象和症状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一岁以下的婴儿可能会表现为不和别人进行眼睛接触;不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回应;在一岁的时候不会牙牙学语;对别人的行为不关心,不会笑。 当自闭症患儿年龄在两岁以后,他们可能会笑得更少,有的孩子可能在16个月甚至是两岁的时候都不会说话。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身不语。还有不少自闭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自闭症患者的独特天赋 长期以来,自闭症患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也常有涉及。 自闭症儿童大多智力发育落后,但在某一方面又才智惊人,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是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三四岁的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自闭症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治疗时要注重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自闭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环境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均对孩子的预后产生影响。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辅以药物,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李英辉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2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以及孤独症的主要表现

田俊斌撰 杨莉审核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在幼儿多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受限的、重复的兴趣或行为活动为主要特征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一组具有孤独症症状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未必具有孤独症所有的症状特征,或者程度较轻,够不上典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定义,故引入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概念。 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有三个典型的症状,一是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的缺陷;例如避免眼神交流,缺乏对父母的依恋,喜欢独自玩耍,避免和拒绝身体的接触等 二是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例如相较同龄人语言能力较差,面部表情或手势等非语言交流缺乏或异常,不能理解成语、玩笑幽默,难以用学会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是受限的、重复的兴趣或行为活动;例如重复拍手、摇摆身体,重复说同一句话,过度关注或痴迷于某一感兴趣的物体,每天走相同的路线或吃同样的食物,会因为微小的改变发脾气等。

杨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19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孤独症,你了解吗?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偏离,与精神发育迟滞不同,既是偏离,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怪。怪在何处? 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患儿对父母离开或者家时缺乏正常反应,显得无所谓甚至无动于衷。上幼儿园时也不与小朋友们玩耍,与他人很少有目光的接触;表情显得冷淡或孤傲;对于别人的呼唤常常充耳不闻。 二是沟通障碍,使用语言困难,患儿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常常分不清代词“你、我、他”的含义,有的患儿虽然会说话,但从不发起和参与谈话,有时出现尖叫或刻板重复语言。 三是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患儿有不寻常的兴趣及游戏方式。对环境要求固定不变,刻板重复的行为或特殊的动作姿势。 孤独症儿童男性是女性的4-5倍,迄今为止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训练,并且要有家长陪 同一起训练。

常宪鲁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18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关注小儿心理健康

当孤独症的孩子在你面前独自玩耍,或是用“空洞”的眼神瞟过你的时候,作为儿科医生,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帮助这些孩子?孤独症儿童通常在2-3岁后才因其怪异的表现引起父母的注意前来就诊,这会不会晚了些?如果早期发现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改变?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俗称自闭症,这些孩子因为不愿和人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像爸爸妈妈生的孩子,所以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长大后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甚至无法自立。怎么来帮助这些“孤独”的宝贝们? 孤独症,医学上称之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 AS)为代表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Kanner首先报道了这类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特征是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等等。 从上世纪40年代起,医学界对孤独症的认识逐步发展,ASD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认为ASD是一种躯体性的发育障碍,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来自美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美国ASD的发病率达到了1%,也就是100个宝宝中有一个可能是孤独症宝宝,发生率很高。 孤独症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看到,随着一个地区或国家医疗服务水平的改善,对孤独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ASD的发病率也出现同步提高,这并不意味着患ASD的孩子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而是该地区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提高,社会对ASD的医学知识普及水平提高,更多轻度和不典型表现的ASD患儿被确定诊断,得到早期的干预和治疗,这是社会的进步。 早期发现ASD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为ASD早期干预提供了先决条件。研究发现,开始于两岁以内的早期干预证明可以显著改善ASD的预后。如果这一诊断可以再提前一年,这时期婴儿的异常行为尚不突出,同时又是婴儿神经系统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干预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我们的“怀疑”是否会误诊呢?会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在这一时期发现了孩子有潜在可疑因素或表现,也许我们不必去追求一个精确的诊断,及时开始一定的干预行动也许更加重要。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ASD准确诊断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或拖延,因此认为,对于在一岁左右存在ASD可疑危险因素的儿童都应该给予干预,美国儿科协会的指南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早期发现ASD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通过对初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对大众(尤其是年轻的父母)的健康教育,在一岁以内发现ASD成为可能。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指南中,要求初级保健工作者在第九个月的常规保健中,开始注意婴儿的目光接触,与母亲交往的能力等,并且要求建立多级的预警机制,以求早期发现ASD,相应的,针对一岁婴儿的筛查诊断量表也正在研究开发之中,“一岁孤独症量表”已经问世。 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那么,普罗大众如何认识ASD呢?ASD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典型表现。 1 社会交往障碍 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2 交流障碍---非言语交流障碍: 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言语交流障碍: 患儿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3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

李朝

主治医师

湖南尚美妇幼医院

11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早期识别孤独症,做到早期干预

孤独症的孩子可能无法注视您的双眼,但渴望您的关注,他们可能无法适当表达自己,但同样需要交流。孤独症患者终身存在,交往、情绪、行为和智力等多重障碍,和疾病一样伤害他们的,是误解、排斥和歧视。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也称孤独症谱系障碍,俗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特征是在与人沟通和社交有缺失,具有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由于病因不明确,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核心症状可能持续终生,家长需要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所以,减少致残率,早期识别孤独症的表现非常重要。现在公认早期干预效果好,特别是在2岁之前进行干预,可能使部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发展正常。 孤独症有什么特点? 一、不看 不追视移动的人脸,对人脸缺乏兴趣;与人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二、不指 需要时拉大人手过去,不用手指物。 三、不应 叫名字没反应或反应很少,好像“听不见”,缺乏社会性微笑,喜欢自己玩。 四、不讲 语言落后或退步。如12个月以后还对语言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近2岁仍无语言出现;或者有语言,但是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或者前面有语言,后来慢慢不会说;自言自语或电视语言多,鹦鹉学舌似的语言等。 五、不当 哭声异常,如哭声微弱或尖叫,哭闹时不易被安慰等;睡眠困难,睡前易哭闹,夜间易出现夜惊夜啼,不易被安慰;抱着时身体发软或发僵、打挺,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紧密接触;感官异常,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过敏,对疼痛不敏感或异常敏感等;很多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并凝视、用脚尖走路等;兴趣范围狭窄,尽喜欢摆弄某一种或几种物品;或者喜欢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不停开门、关门。 如何面对孤独症? 早期发现、科学干预并配合家庭训练和社会教育,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能够帮助患儿尽可能地恢复语言、行为、学习能力,特别是在2岁以前积极干预,部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甚至能正常地学习、生活、工作。因此,正确认识自闭症、积极应对疾病十分重要,以免错过康复黄金期。 孩子的发育是连续的、非匀速的,并且具有个体差异。疾病的筛查需要医生评估,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儿童保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

李志佳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11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由于脑发育障碍引起的综合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因此,识别孤独症应注意以三个方面。 一、注意语言发育问题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发育通常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有的2-3岁时还说不出有意义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很少、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不会使用代词,或者错用代词,尤其是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有时突然讲出一些语句,内容与当时所处环境、与别人谈论的主题完全不相关,自己也毫不在意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讲话。讲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很少注视对方的目光。不会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往往以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缺少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手势、面部表情等;模仿语言或刻板重复语言,如模仿电视广告词等等。 二、观察社会交往能力 患儿通常难以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与父母分开时没有尾随的表现。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与别人相处时,没有目光对视,表情缺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势,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三、注意兴趣范围狭窄及固定行为模式 孤独症患儿对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通常不感兴趣,而喜欢某些比较特殊活动或事物,如手机铃声、一段废铁丝、一个瓶盖或转动的电风扇、下水道的流水等。对玩具本身不感兴趣,如拿到一个玩具熊,患儿不是欣赏整个玩具的体态可爱,而只注意熊的绒毛,反复用手触摸,或用鼻子去闻。经常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每天吃同样的饭菜。若这些固定的活动被改变或被制止,患儿就会表示出不愉快和焦虑的情绪。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锤胸、转圈、用舌舔墙角、跺脚等。 若孩子有上述表现,应想到孤独症的可能,尽早到专业机构就诊。

晏铁峻

主治医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11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王宁 撰稿 小张夫妻下班后,像往常一样,拒绝了同事的邀约。这一年他们基本停止了下班后的各项娱乐活动,他们需要送儿子小小张去做干预训练。 一年前,小小张被诊断为孤独症。孤独症患儿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意思是孤独症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的夜空独自闪烁,非常美的名字,但是带给孩子、带给家庭的却是沉重的打击。 小小张说话很晚,当同龄的其他孩子在父母怀里亲密地叫爸爸妈妈,甜蜜地撒娇的时候,小张发现儿子不肯说话,只喜欢独自坐在地上玩小火车、排积木,不愿与他们沟通,甚至眼神接触都很少。小张和妻子很着急,每天尝试一字一句教儿子说话,但是收效甚微。孤独症的孩子常常会有交流障碍,包括言语交流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交流能力的不足给孤独症患儿、患儿家庭带来很大困扰。 小张经常带着儿子去公园、游乐场,希望儿子不要总是独处,可以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哪怕调皮一些也无所谓,但儿子往往独自在旁边玩,有时会看着别的小朋友玩游戏,很少参与其中。孤独症的孩子常常有社交困难,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巧,情感交流互动少,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的表现并没有改善,小张夫妻带着儿子跑遍了各大医院,最后终于接受了儿子是孤独症患者的事实。下一步,他们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带儿子做干预训练,耐心教导儿子,希望儿子症状有所改善,他们做好了进行长期干预训练的准备。但干预需要的费用、时间、精力,给孤独症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此外,小小张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时刻需要人照顾,且虽然当前社会对孤独症孩子的了解和接纳不断提高,患儿和家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杨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10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的病因

高煦平撰稿,杨莉审校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是研究表明,孤独症由遗传与环境的多种病因综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作用已明确。家系研究发现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同胞同样患病的概率为 50%,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分别为 96%和 27%,提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遗传倾向。染色体结构异常也有可能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已知的相关染色体包括 7q、22q13、2q37、18q 等。此外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也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包括 47、XYY 以及 45、X/46、XY 嵌合体等。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多基因遗传病,最新的全基因组关联 meta 分析发现了五个候选基因包括 NEGR1、PTBP2、CADPS、KCNN2、KMT2E、MACROD2。 环境 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最新的伞状回顾总结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环境危险因素的证据,包括 35 岁或以上的孕妇、母亲慢性高血压、孕产妇妊娠高血压, 孕前或孕期孕妇超重, 先兆子痫,孕前母亲抗抑郁药的使用, 和妊娠期间母亲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 ) 的使用。 其中孕前或孕期孕妇超重和孕期使用 SSRI,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亚型的敏感性分析中保留了高水平的证据。目前的证据表明,母亲因素,如年龄和代谢综合征的特点,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风险有关。

杨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12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的共患病

郑翔宇撰稿,杨莉审校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 ASD 诊断和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是因为 ASD 疾病本身的性质,更是因为 ASD 常与其他疾病共患。目前,大于 70%的 ASD 患者共患 1 种及以上的其他疾病,约 30%的 ASD 患者甚至共患 2 种及以上其他疾病。 什么是共患病? 共患病(comorbidity ),也称共病,同病或合病,系指同一个体同时存在 2 个或多个疾病,且相互难分主次,缺乏必然因果关联的情况。 ASD 常见的共患病有哪些? ASD 共患发育相关问题:智能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ASD 共患躯体问题:营养问题,饮食行为问题,胃肠道问题,睡眠障碍,癫痫等。 ASD 共患情绪行为障碍:易激惹和问题行为,焦虑障碍等。 ASD 为什么会共患其他疾病? u 同一病因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u 一种疾病衍生出另外一种疾病 u 两种无关的疾病同时发生 ASD 共患其他疾病有什么影响? u 一种疾病症状掩盖另一种疾病症状,延误治疗。 u 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 如何简单识别孩子是否有共患病? ASD 共患发育相关问题的识别:  ASD 共患智能障碍:对于诊断为 ASD 的小朋友,常规评估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 ASD 共患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ASD 患儿的语义和语用障碍表现尤其突出,表现为言语不符合场景、声音过响、语言流畅度异常、语法错误、答非所问等。 ƒ ASD 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否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 ASD 共患躯体问题的识别:  ASD 共患营养问题:是否有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现象。是否存在摄入蔬菜、新鲜水果较少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等情况。 ‚ ASD 共患饮食问题:挑食(挑餐具、颜色等),只吃某种食物;抗拒新种类食物;不喜欢咀嚼,含在口中,不会吐核;不会用餐具;吃饭时走来走去;吃得慢,要家长喂等等。 ƒ ASD 共患胃肠道问题:表现为便秘、腹痛、嗳气、腹泻和大便恶臭等。在言语表现不好的患儿中还可表现为刻板或自残行为增加。腹痛时可出现用手按住腹部、自慰性刻板动作、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和自残行为等。 „ ASD 共患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经常或长时间的夜醒、过度早起、日夜节律紊乱等。 … ASD 共患癫痫: ASD 患儿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癫痫发作,但是有时候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和重复性行为、刻板动作等非癫痫性发作混淆。建议临床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 ASD 共患情绪行为障碍的识别: ASD 共患易激惹和问题行为:小朋友在愤怒、受挫或痛苦时是否有发脾气,崩溃或者是暴怒的表现。是否有攻击或自伤行为。 ASD 共患焦虑障碍:青春期高功能 ASD 患儿常出现这一情况,往往有独特的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如刻板行为增加等。 ASD 共患其他疾病应该怎么处理? 鉴于 ASD 共患其他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且会带来更多的诊疗难题,家长应该足够重视并尽早寻求医生帮助,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干预。 本文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 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常见共患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原则[J]. 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3 ): 174-178.

杨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12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