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孤独症

孤独症

别名: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小儿孤独症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孤独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孤独症的干预,它有什么样的方法? 孤独症的干预提倡综合干预,综合干预包括一系列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训练,这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通过教育训练来促进孩子的言语方面的这种发展,还有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来促进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还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对于他们认知的发育的落后也是要进行教育训练的。但不同年龄的孤独症的孩子教育训练的目标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两三岁的孩子,咱们重点是他的语言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认知发展等等。 但是对于八九岁、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这种自主能力就得特别关注了,咱们得让他不仅会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会进食,还能够做一些很简单的家务。这样的话等他们成人了以后,他们在这方面才会让咱们比较放心,另外也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因为孤独症它是这样的,就是说不同程度的孩子,他缺陷的这种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训练的目标制订就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比方说对于轻度的孩子,或者是高功能的孤独症的孩子,咱们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上到学校里去的。 对于那些重度的孩子,恐怕需要终身照顾和养护的,对他们来说,生活能力的培训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一个孤独症的孩子的教育训练是一定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去确定训练目标的。 除了教育训练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种干预方法叫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对于孤独症孩子行为方面的异常是有改善作用的,比如说有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有的孩子会冲动攻击自伤,对于这些行为我们是要进行行为治疗的。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是孤独症孩子可能要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目前来说,咱们没有很好的药物能够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的问题,或者是交流方面的困难。 所以现在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孩子情绪行为方面的症状,比方说他们很多动,他们情绪特别不稳定,他们经常会冲动攻击自伤,或者他们共患有强迫,共患有焦虑抑郁,或者是共患有精神病性的症状等等。对于这些的问题,我们是要靠药物去治疗的。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学者在探讨其他的治疗方法,比方说经颅磁刺激就是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初步研究显示是有效果的。还有人比如探讨听力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这些对这些孩子有多少帮助,在临床过程中体会到对孩子还是有帮助的。 还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探讨,比如说动物辅助疗法、机器人的辅助,这些都还在研究探讨之中。希望这些能够对孩子以后能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显示体育运动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些肯定都不是说能够让孩子的症状有很明显的改变,所以康复训练是一定要好好去做的。 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治疗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为这种病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所以对他们的治疗、支持、干预等等,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能治好吗?

孤独症整体来说是一个预后不良的疾病,目前研究显示,75%的孤独症患者社会功能是受损的,50%的孤独症的患者是需要终身照顾和养护的。 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孤独症患者的预后? 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五岁的时候有没有功能性的语言,包括他有没有共患病,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没有早期的教育和干预。 在这些因素里头,咱们最能人为控制的就是康复训练,教育干预,这是人为最能够控制的。所以早期干预孤独症,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康复训练,对改善预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有哪些症状表现?

如果一个很典型、很严重的孤独症的孩子,他对社会交往是没有兴趣和动机的,别人即便想跟他交往,他也不理,所以经常会你叫他他也不理你,然后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看你,他也不会主动找小朋友去玩,妈妈给他放到小朋友堆里,他也会跑掉。 他们不关注别人的表情、情绪,也不理解别人的表情、情绪,对别人的心理活动也缺乏理解,他们不会寻求安慰,也不会去安慰别人,也不会分享他们的欢乐,也不会玩一些、融一些社交亲情在里头的想象性的这种游戏。 轻一些的孩子表现就会比严重的孩子要好一些,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交往的动机和愿望,但是跟正常孩子比可能这种愿望会不像正常孩子那么强。 他们可能也会有一些主动跟人交往那些行为,但是他们交往的方式方法会有问题。比方说我们看到有的小朋友他想跟人交往,他就上去搂人家、亲人家或者掐人家,或者拽人家的辫子,或者用一些刻板重复的言语启动这样一个交往。比方说会去问人家,你几岁啦,你上几年级或者你家住在哪里,你是哪年出生的,然后再进一步的交往互动就没有了,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方式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他们虽然说跟人有一定的目光对视,可能对视是相对少的,别人叫他们,他们有回应,但是跟正常孩子比也可能是少的。另外他们对别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解也是受损的,他们在跟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能够很好的依据在交往过程中的各种交往的线索去调整自己的行为,甚至有的时候说出一些很唐突的不太适切的一些言语,这些都会非常影响他跟别的孩子的交往。 他跟别的孩子分享比如说他的欢乐,或者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寻求安慰,或者是别人痛苦的时候安慰别人,他这些能力其实也都是受损的,所以他们很难跟别人建立友谊,对朋友的概念也很难能够很好地去理解。再长大一些以后,他们结婚、恋爱也都是非常困难的,维系家庭的生活也会有很多的困难和障碍的,这是社会交往方面的症状表现。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一般在几岁开始发病?

孤独症起病的年龄一般是在三岁之前,起病的显示,有从生下来以后就不好的,也有有一段正常发育的阶段,然后倒退起病。目前研究显示,出生以后就逐渐出现症状的大概占 2/3,有一个正常或者相对正常的发育阶段,然后倒退起病的大概在 1/3。 倒退起病的年龄,每个孩子不太一样,也有一岁就开始倒退的,也有两岁或者两岁半开始倒退的。以往的研究显示,平均年龄大概在 1.78 岁。 对于这种倒退起病的孩子,就得特别的关注,因为有的时候家长就想了,我看他一岁挺好的,一岁半也挺好,这个孩子是不是就没有患孤独症的风险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些孩子开始挺好,然后倒退起病。所以我们对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是要持续关注的。 目前的研究显示有孩子确实是从出生两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异常,发展为孤独症的那些孩子从出生两个月以后,他们对人的眼睛的注视,就会越来越少了。而那些发展正常的孩子,对别人眼睛的注视一直都是比较好的。 这样一个研究,就提示这些孩子其实从出生后第二个月,他就开始出现了孤独症的一些症状。所以在婴儿期,实际上有很多从小就开始起病的孩子,是已有症状表现的。只是症状表现可能不太引起家长的关注,所以没有能够及时发现。 其实对视的这种能力从新生儿就开始有了,正常的新生儿就开始跟妈妈有对视了,两个月以后就会越来越好。如果说一个孩子一两个月不看妈妈,三四月还不看妈妈,他这种社会发展是有问题的。 另外正常的孩子在两个月左右他会跟人有情感交流和互动,他会看着你笑了,假如一个孩子三四个月、四五个月,你叫他他也不理,他也不会冲着你笑,这个孩子的社会发展肯定是有问题了。 正常孩子到四个月的时候,你要叫他的时候,他就知道你在叫他了,他会回过头看你,假如一个宝宝四五个月、五六个月,你叫他他都不理会,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了。 正常孩子一岁左右差不多就开始学话了,孩子如果一岁多了,也不学话,也不会说话。正常的宝宝开始发单音了,假如说一个宝宝一岁半了,他还不发单音,咱们就要特别注意了。但也有的孩子他可能语言稍微慢一点,以后也是正常的。所以不是说一岁不会发单音就一定是孤独症,但是假如说他一岁半了还不会发单音,他别的方面也有问题,咱们就要注意到孤独症的可能性了。 正常的宝宝八、九个月他就有模仿了,他就能模仿周围人的表情,比如说你要伸舌头,新生儿期的孩子就会伸舌头。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那个时候不模仿,那咱们就要注意他们有没有问题了。 正常孩子到一个一岁半的时候,他就会指东西给你看,然后你指东西他也会看,说宝宝你看,那画多好看,他会顺着你看。他看到外头有一个动物很可爱,他也会指给你看。但是孤独症的孩子,他这种能力是缺如的,所以到一岁半的时候,他没有这样的能力,咱们要特别注意。 另外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对同伴比较关注了,假如说咱们的孩子对同伴一点都不关注,看到小朋友们跟没看见一样,咱们要注意到他有没有孤独症的问题。 所以其实从小到大,从新生儿期一直到一两岁这样一个阶段,孤独症的孩子其实是有很多的症状表现的,只是说我们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所以对孩子的异常表现视而不见。或者是觉得孩子有些可疑的问题,总是在期待他能够变得更好,所以没有能够及时带孩子去就诊,其实这样是很可惜的。因为早期干预会效果更好。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可以预防吗?

孤独症的预防目前来说还很难做到,大家可以体会到有些环境因素,跟孤独症的患病风险高是有关系的,所以目前来说还做不到让孩子完全不患孤独症。但是通过环境因素的控制,能让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能够降低一些。 适龄婚育 这个很重要的,一定要在合适的年龄段去生孩子,不要太晚要孩子。 妈妈的健康管理 妈妈在怀孕之前也别太胖,也别太瘦,爸爸的体重也要比较合适,这样对孩子减少风险可能会有帮助。 妈妈的健康问题 妈妈最好不要有糖尿病这方面的问题,在怀孕期间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把血糖控制好。 怀孕的时候要注意比如妊娠高血压的问题,如果要有的话要及时的控制。 在怀孕的时候要避免各种病毒的感染,要尽可能地服用一些药物。 环境风险 要避免各种环境其他的风险因素,比如说空气的污染或者是接触那些有机的这种农药,或者是那种化学污染很重的环境,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合理的营养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合理的营养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研究就显示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如果维生素 D 要是缺的话,能增加孩子的患病风险,如果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叶酸水平低,叶酸代谢异常的话,也是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的,所以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合理的补充维生素 D,还有合理补充叶酸,那也是重要的。但是如何做到很合理的补充,其实现在也在研究探讨之中。因为有研究显示,叶酸补得太多了,反而也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 其他建议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不要抽烟,不要喝酒,然后在怀孕的时候定期的做产检,在分娩的时候尽量的减少分娩的时候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些对降低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都是有意义的,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做到了子代一定不患孤独症。 所以关于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是一直都要去深入探讨的一个话。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在这方面有更好的突破,来尽可能的防止子代患孤独症这样的问题。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患儿参加工作,社会应给予怎样帮助?

对于孤独症患者能够走向工作岗位的确实还是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孩子走向了工作岗位,对于这些孩子给予他们支持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那些孤独症的患者,我们要注意,一个要根据他的情况,要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人际交往方面是有问题的,你非要给他安排一个跟人打交道特别多的工作,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除此之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他的特点,给他相应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孤独症的患者有时候他不是说特别知道比如上下班的时间,然后在工作中的时候,咱们得有眼力见儿,他们在这方面其实是比较弱,要给他相应的帮助。 而不是说仅仅看到他工作完成得好像不如别的孩子好,而是要看到他存在问题的地方,这些方面给他特殊的帮助,让他们在这方面能够做到更好。 另外就是要关爱,还要尊重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虽然说患有这样的一个障碍,有他们的特殊性,但是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除此之外,也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别的问题,给他们相应的一些帮助。比方说他们有时候不太会处理情绪,遇到一些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也要及时给他们帮助。 跟家庭的及时沟通也非常重要,跟家庭及时沟通能够更好的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家庭的这种资源和单位一起更好的帮助孩子,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做下去。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导致孩子患孤独症(自闭症)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患孤独症的原因非常的复杂,这也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目前研究显示这个病跟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环境因素也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所以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遗传因素,或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个结果。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显示有 400-1000 个基因跟这个疾病相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基因的疾病。 其他的遗传的一些机制也参与到疾病的发生过程之中,比如说 MarkRNA,还有表观遗传机制等等,都参与到这个疾病的发病的过程。 环境因素 父母年龄较大,尤其是妈妈年龄在 35 岁以上,爸爸在 40 岁以上,会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高出 3.1 倍。 妈妈在怀孕之前肥胖或者体重不足,或者在怀孕之前爸爸肥胖,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增高。 妈妈在怀孕之前患糖尿病,或者有母孕期糖尿病,或者妈妈在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这些也都会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 妈妈有自身免疫病,或者在怀孕时感染病毒,也可能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 妈妈在怀孕时吃丙戊酸,或者叶酸水平低,或者维生素 D 水平低,也与孤独症的患病风险增高有关。 妈妈在怀孕时暴露在空气污染重的地方,或者接触重金属、有机农药、化学污染,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 妈妈怀孕期间宫内缺氧,孩子出生时窒息或脑出血,或者妈妈在怀孕时喝酒,爸爸吸烟,这些都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风险。 孤独症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它是一个遗传因素或者遗传因素跟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个结果,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的脑的发育异常,会导致他们脑的结构异常,脑的功能异常,或者是神经递质的异常,或者有些神经免疫的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这种神经炎性反应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最后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孤独症的症状。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将来能够上学或工作吗?

孤独症的孩子,有一部分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对于这些智力正常的孩子,他们是能够有这种能力上到正常小学里去的。虽然说比例不是很高,但是确实是有一部分孩子能够上到正常小学里去。 对于那些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他们有一部分智力障碍相对轻,是能够上到咱们说的培智学校里头去的。 对于那些上到学校里去的这些孩子,咱们是要给他们特殊支持的。他们能不能工作,要看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他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个孩子病情轻,智力发育相对比较好,这些孩子还是有可能能够工作的。 有些孩子非常聪明,他甚至能够做更加复杂的工作,有的孩子整体来说他轻,但是他认知发展的不是特别好,他可能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到底能不能走向工作岗位,影响因素就会比较多了。这跟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是相关的。所以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好地接纳他们,让他们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对他们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

王正

主治医师

山东省戴庄医院

15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孤独症”应该了解的几个问题

通常大家说的“自闭症”,医学上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简称“孤独症”,所以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宝宝被诊断ASD或疑似ASD后,家长们往往十分焦虑,甚至崩溃。不知如何面对,如何帮助宝宝进步。其实,在帮助宝宝之前,家长朋友们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对这个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能勇敢面对,少走弯路。 1. ASD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简而言之,宝宝在交流方面出了问题, 主要 表现为不听不看不学 ,模仿少,缺少互动交流,同时 往往伴随一些刻板动作,如转圈、看手、开关水龙头、玩具(如积木或汽车)排队等。刻板动作出现的时间早晚不一。 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家长很容易把焦点放在宝宝说话上,教 宝宝 说话甚至 强迫 说话。 但更重要的是, 一定不要忽略宝宝交流的情况,宝宝的目光交流好不好?肢体语言(如点头、摇头、用手指物等)用的怎么样?听指令好不好?模仿多不多?如果这些出现问题,一定要重视,早就诊早干预。 2 . 医生说宝宝有ASD风险或疑似ASD,宝宝就一定是ASD吗? ASD的诊断主要通过医生对孩子进行行为观察 , 结合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 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所以就诊时创造让宝宝轻松愉快的氛围非常重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充分观察宝宝的表现。同时, 需要家 长配合填写一些相关的量表,了解宝宝在家的行为表现。观察时间太短,判断就有可能出现偏差 。 有些宝宝适应陌生环境较慢,短时间不配合甚至哭闹,给观察判断造成一定困难,需要反复、多次就诊观察才能更准确。有些宝宝,由于后天带养 方式 出现偏差,语言环境确 缺失, 症状上也表现出ASD的特点,经过积极干预训练,孩子很快发生变化,几次复诊后,可能确诊不是ASD。 所以家长不要纠结宝宝是否“戴帽”ASD,全力以赴进行康复训练, 定期复诊是非常 重 要的。 3. 诊断了ASD就无药可救、无计可施了吗? 不是的,虽然针对ASD还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孩子的特效药,但针对部分已经明确的ASD共患病,如遗传代谢病、食物不耐受/过敏、重金属中度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必要和有效的,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加快进步的速度。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正确的 、 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已被证实能够促进几乎所有的孩子,越早干预越好。很多轻度、中度的孩子恢复能够到正常的社会功能,正常上学、工作。重度的孩子实现很好的生活自理,甚至掌握一技之长。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放弃! 4. 怎样给宝宝做康复训练 ? 每个孩子病情轻重不一样,问题的重点及原因也不一样,所以ASD孩子的康复训练非常强调个体化,不是一套方案实适合所有的孩子。需要强调的是: (1) 训练方向要正确。ASD孩子的核心问题是交流互动,训练要针对这个核心问题 , 不能只做语言训练或感统训练。 (2) 家庭训练要持之以恒。所有的康复训练最终指向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结合日常生活和孩子的兴趣、需求引导训练,孩子才能更接受,更好理解,同时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即使同时在康复机构训练,家庭训练也不可忽视,把机构所学及时结合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快更好理解,主动应用。

主治医师张春芳

15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年纪大了容易孤独抑郁,养成3种习惯

人到了老年,因为行动不便,身体素质的下降,会经常闲在家中,常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情绪。 比如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抑郁的情绪,没有人陪的孤独情绪,如果不及时的解决这些心理情绪,让整个人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中,长久以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影响晚年生活的质量。 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因素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又该如何化解它们? 1.退休 在许多的老年人退休后,心理会产生孤单寂寞,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情绪,因为从繁忙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转变到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这种落差是很大的。 不少人由于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处于刚刚退休的老人,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帮助他们找到喜欢的事情,拥有一个心理寄托,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很好的帮助。 2.饮食 因为衰老,会导致老年人消化能力变差,会常出现肠胃功能失调的情况,出现食欲不振,低沉的情绪问题。 这时要注意多多关心老人,可以多做些他们爱吃的菜,唤起他们的食欲,平时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吃些开胃的菜,也能帮助老年人多吃些,帮助缓解因为饮食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3.家庭关系 一些老年人会经常生病,心情低落,烦躁,经常在家发脾气,也容易造成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而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不其乐融融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地加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所以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很重要的。 作为子女要体恤老人,要多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让老人常常保持一种愉快,健康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会因为退休,饮食,家庭关系,生病等等各种原因,导致心情低落抑郁,常常感到孤单寂寞,这种心理很不利于身体健康。 年纪大了容易孤独抑郁,养成3种习惯,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心理,就要通过改变,养成下面3种心理,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 1.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对待生活,生活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如果你拥有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遇到苦难时也不轻易言败,会想办法去解决它,相信我,你的生活也会变得越老越好。 在人的一生中,什么都将会逝去,不要紧紧地抓住一些东西不放,不如看开些,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热爱生活,你将会生活的更幸福。 2.一直学习 不要觉得自己退休了,就没有事情可干,天天闲在家,这样长久以往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退休后也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积极的进行了解学习,此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丰富了生活,也舒缓了心情,有了感情寄托后,你会越发的热爱生活。 3.少生气 少生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老了,但却要拥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要少生气,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也要体谅子女工作的不易,多体谅他们些,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少发火,保持心理的宁静,也对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 对于保持心理的平静,多喝水也有这方面的帮助,多喝水能舒缓紧张的情绪,在水中加入酸枣仁,百合,莲子会有更好的安神静心的作用。

四季健康谈

14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