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灼口综合征?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因素、系统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性因素有关[1]。
1.局部因素:
(1)局部不良刺激: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咬颊、咬唇、咬舌等,可造成舌与牙之间反复摩擦;不合适的义齿可造成口腔黏膜磨损;
(2)局部接触过敏:包括银汞合金充填体、金属修复体、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等可造成口腔黏膜过敏反应;
(3)唾液流量变化:唾液流量减少可能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口腔烧灼感的严重程度及患病率均与唾液流量减少有关;
(4)口腔微生物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口腔烧灼感有显著关联。
2.系统性因素:
(1)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胃炎、慢性肾病等,均可造成口腔烧灼感;
(2)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减少使得神经营养与保护作用减少,可以引发口腔烧灼感;甲状腺功能的减退使得三叉神经感觉增强,从而引起口腔烧灼感;
(3)免疫因素: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存在关联;
(4)营养缺乏:铁元素缺乏,使得口腔上皮厚度变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引起组织缺氧,导致黏膜萎缩,使得辛辣食物分子更容易刺激游离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口腔烧灼感;维生素B12缺乏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临床检测本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现象;锌元素缺乏,会导致舌乳头萎缩,从而产生味觉障碍与舌痛;
(5)药物因素: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可能与患者唾液中升高的血管舒缓素引起口腔内炎症有关。
3.精神心理因素:伴有中到重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程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本病可使患者出现消极情绪,严重时会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等精神因素同时会加重本病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4.神经性因素:
(1)小纤维病变:三叉神经小纤维病变,使得上皮神经纤维及乳头下神经纤维缺失,使得患者温度感觉阈值、热痛觉阈值较常人迟钝,导致口腔内出现疼痛、烧灼感、麻木等;
(2)周围神经病变:本病患者一般伴有大纤维病变的征状,使患者在温度和振动感觉上表现出广泛性感觉迟钝,从而引发本病;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涉及本病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脑灰质密度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味觉受损。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灼口综合征?
- 吸烟:香烟烟雾中的一些化合物可能引起局部黏膜发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口腔烧灼感,诱发本病;
- 其他:过度饮酒、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等[2]。
哪些人容易得灼口综合征?
- 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女性: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营养和保护神经的作用降低,容易产生口腔烧灼感;同时受激素变化影响更加容易出现抑郁等精神问题,增加了本病的发病可能;
- 不良生活习惯人群: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咬颊、咬唇、咬舌等,可造成舌与牙之间反复摩擦;吸烟、过度饮酒、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人群;
- 营养缺乏人群:如铁元素缺乏、维生素B12缺乏、锌元素缺乏等;
- 患特定疾病的人群:如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目前已知可能引起灼口综合征的药物包括:依法韦仑,氯硝西泮, 激素替代疗法药物,氟西汀,舍曲林和大量抗高血压药物[3]。
秦帅华
主治医师
口腔综合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兴东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长沙市中医医院
吴国英
主任医师
口腔黏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