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情长期反复或疼痛加重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躯体不适及心理负担,临床暂未有特效治疗方法。本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本病患者常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预后一般。
治疗目标
缓解口腔灼痛等症状,祛除病因,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镇静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烧灼感。主要药物如氯硝西泮,可通过口服或含漱途径给药。其副作用为口干、嗜睡、疲劳、异常兴奋、易激惹等。对本品及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
2.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
(1)阿米替林:为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抗抑郁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镇痛效果。需注意本品不可长期使用,在患者口腔灼烧感减轻或出现副作用时应立即停止。其副作用为口干、多汗、视力模糊、排尿困难、便秘、嗜睡、眩晕等。对三环类药物过敏者,患有严重心脏病、癫痫、青光眼、尿潴留、肝功能损害、近期心梗发作者禁用;
(2)盐酸帕罗西汀:可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缓解患者口舌灼痛的症状。需严格按照医嘱增减药量,其副作用为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等)、异常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异常(兴奋、嗜睡、易激惹等)、神经系统异常(头痛、眩晕、感觉迟钝、性欲增强、发音困难、幻觉等)、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气促、喘气、咳血、鼻出血等)、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乏力等。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儿童禁用;
3.抗痉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从而缓解舌咽神经痛和一般性神经痛。常见药物如加巴喷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增加、便秘、尿失禁、咳嗽、肌肉疼痛、情绪不稳定等,对本成分过敏者、急性胰腺炎患者禁用;
4.镇痛消炎药物:如布比卡因,为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功能,有效缓解口灼热感。需注意本品不可长期使用,副作用为焦虑、肝功能损害、大便失禁、注射部位皮肤坏死、视力模糊、耳鸣等。对本品及其他对酰胺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禁用;
5.植物制剂:如辣椒素,可通过结合辣椒素受体从而抑制神经元传导,达到止痛作用。通过含漱0.02%的辣椒素,可以有效缓解口腔烧灼感。需注意本品不适合全身应用,暂无具体禁忌症人群。
物理治疗
- 针灸治疗:针灸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口腔灼痛的症状。可选用舌针与体针相结合的方式;
- 激光治疗:通过低能量激光促进生物体组织修复、细胞增殖,达到镇痛、消炎及抑菌的作用。
心理治疗
本病因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长期的疼痛症状阻碍患者正常进食及讲话,降低患者的生活治疗,容易引发情绪心理障碍,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其不良情绪。
- 倾听:耐心倾听,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建立与患者的沟通途径,使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排遣;
- 告知: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解剖知识和医学常识,强调本病只是口腔内神经感觉异常,缓解患者的恐癌心理压力;
- 鼓励:在与患者交谈中,对患者的不适感表示同情与理解,适当使用鼓励性语言,介绍成功病例,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治疗周期
本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灼口综合征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症状可反复;
- 未接受系统规范治疗的患者会因症状持续,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具体复诊时间应遵医嘱和疗效而定。在治疗期间,应每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与心理状态评估。
秦帅华
主治医师
口腔综合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兴东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长沙市中医医院
吴国英
主任医师
口腔黏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