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京东健康和你一起来关注痛风。 天气越来越暖和,又到了享受撸串啤酒小龙虾的季节。但高尿酸的朋友就没那么畅快了。 时不时会担心吃错东西,痛风急性发作。别担心,今天这篇文章就帮你解除痛风发作的后顾之忧。 Part 1:为什么会痛风? 痛风通俗说是一种疼痛性关节炎,当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高,导致晶体形成并积聚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就会发生痛风。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中指出,我国青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32.3%!而痛风患病率约为1%~3%[1]。 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皮温升高、明显触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2]。痛风发作起病急骤,来去如风,大多数痛风者上床睡觉时还好好的,后半夜气温和体温低时,突发痛风关节剧烈疼痛难忍而疼醒。 那么血液中的尿酸哪里来的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分解一种叫做“嘌呤”的化学物质时,就会产生尿酸。嘌呤即存在于人体中,也存在于某些食物中,人体可通过食物摄入。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生的尿酸经过代谢,会通过尿液从体内排出。当血尿酸水平过高,人体清理不完全或出现清除障碍时,就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继而引发痛风。 高嘌呤饮食和饮酒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高温天热,许多年轻人晚上喝啤酒冷饮,大快朵颐麻辣海鲜和烤串,睡觉时再吹着整夜的空调。嘴巴一时爽,但身体却遭殃,摄入那么多高嘌呤食物和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让尿酸急速攀升,晚上又吹空调导致关节着凉、尿酸结晶沉淀。多管齐下,痛风怎么能不发作呢? Part2:怎么吃喝,尿酸不会高? 想要吃喝痛快又不发痛风,我们要明白真正的 “吃好”不是暴饮暴食,而是科学合理的饮食,讲究的是健康的平衡膳食。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朋友该怎么吃健康吃喝呢?《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推荐了几个食养原则[3],我们帮你总结了下: 一、吃的总原则: 挑着吃,样要多,控制总热量和嘌呤摄入量。 推荐常做的事: (1)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2)每天多吃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至少500g,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 (3)坚持低嘌呤膳食,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鸡蛋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 推荐少做或不做的事: (1)少吃冰激凌、生冷海鲜等生冷食品; (2)动物内脏(肝、肾、心等)、腊腌熏制的肉类、带壳的海鲜(贝类、虾蟹等)、肉汤等不宜食用。 二、喝的总原则 多喝水,喝够奶,少喝酒和含糖饮料。 推荐常做的事: (1)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毫升。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 (2)每天摄入300毫升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推荐少做或不做的事: (1)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2)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 (3)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冷饮,常见的“肥宅快乐水”、奶茶、果汁,咱能远离就远离吧~ Part 3减少痛风复发,尿酸持续达标是关键 预防痛风发作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饮食控制以及持续的尿酸药物治疗,实现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这才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根本。 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的直接好处是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尿酸盐结晶、延缓关节和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间接好处是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症状,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高血糖等。 尿酸持续达标有“达标”和“持续”两层含义,“达标”也就是达到血尿酸标准值,一般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长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合并痛风发作次数≥2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痛风患者,应进一步控制在300μmol/L以下[2]。 由于痛风尚无法根治,大部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程需数年、数十年,乃至需要终身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 那么怎么实现尿酸持续达标呢?有几类不同的药物可以选择(具体怎么用药,可以咨询医生)。 降尿酸药主要有两大类:抑制尿酸合成的、促进尿酸排泄的。抑制尿酸合成类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促尿酸排泄药物有苯溴马隆等。 碱化尿液治疗的药物有枸橼酸盐制剂、碳酸氢钠等。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4]。 总之,患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朋友们,要想全心享受春夏美食,我们要把功夫下在平时,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尿酸药物,预防痛风复发,避免血尿酸波动,平稳控制血尿酸水平达标。 平时也要多饮水,少食高嘌呤食物,尽量不饮酒,避免剧烈运动、着凉受寒,千万不要因为抵不住各种诱惑,导致尿酸值狂飙,让身体在痛风边缘疯狂试探而终至痛风发作。 参考文献 [1]徐东,朱小霞,邹和建,等.痛风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9): 1068-1076. [2] 冯文文,崔岱,杨涛.《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要点解读.临床内科杂志.[DOI]10.3969 /j.issn.1001-9057.2020. 07.022 [3]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http://www.nhc.gov.cn/sps/s7887k/202402/4a82f053aa78459bb88e35f812d184c3.shtml [4]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重症代谢疾病分会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
点击查看
百日咳,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 咳嗽: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声尖锐。 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 脸红:由于咳嗽剧烈。 呕吐:常见症状之一。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 避免接触感染者:尤其是儿童。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 治疗方法: 及时就医: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百日咳虽然危害较大,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让我们共同关注百日咳,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1、定义 国际自伤研究学会(ISSS)于2018年提出了 非自杀性自伤( Non- Suicidal Self- Injury, NSSI) 的官方定义。[1] 具体而言,非自杀性自伤被定义为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由于未经社会或文化认可的原因,对身体组织造成的蓄意和自我伤害。 首先,意图致命的自杀行为被排除 在这个定义之外。重要的是要记住,自伤和自杀虽然不同,但它们是相关的。其次,上述定义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排除了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会被接受的行为 ,如纹身和身体穿孔。最后,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的行为 (如药物滥用、吸烟)不包括在自伤的定义中,因为它们不会立即造成组织损伤,而且它们的不良影响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不过,有些学者认为吸烟和物质滥用也是非自杀性自伤。根据以上内容,自伤的定义包括哪些行为?尽管定义并非详尽无遗,但最常见的自伤方法包括切割、烧伤、自伤(有时称为自伤)和严重的抓伤/皮肤擦伤。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典型的自伤方式。自我伤害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有些人只会使用一种自我伤害的方法,而另一些人会使用多种方法。而且, 一个人的自伤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例如,最初使用的方法可能不是通过反复自伤使用的方法)。正因为如此,重要的是避免泛化人们是如何进行自我伤害,而是要考虑每个人的独特经历。 2、谁会进行自我伤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伤主要被视为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一种症状,通常也是一种指标。然而,尽管自伤 是BPD的九个可能诊断标准之一,但接受这样的诊断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此外,大多数自我伤害的人都不符合BPD标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谁会自我伤害?一个基本的答案是,任何人都可能自我伤害 。但是,自伤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某些群体比其他群体更容易自伤吗? 3、发病率和年龄 自伤的典型发病年龄是青春期早期到中期,成年早期是另一个高峰。尽管这是自伤最常见的开始时间,但重要的是要记住,人们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开始自伤。事实上,所有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因此,重要的是要避免笼统的概括和误解——即,自伤仅限于特定的年龄组(如青少年)。虽然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会报告自伤,但这并不是说不同年龄组的自伤发生率相似。根据大量研究,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的自伤发生率一直是最高的,在这些年龄组中,多达五分之一的人至少报告过一次自伤。 具体而言,在社区样本中,青少年自伤的终生患病率通常在13%到18%之间。成年早期的自伤发生率往往徘徊在13%左右。然而,在大学环境中,自残发生率往往更高,约有20%的学生报告自伤。[2] 在成年人中,几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约5.5%的成年人报告至少有一次自伤。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8至12岁的儿童中,约8%的儿童报告至少有一次自伤。8岁以下的儿童也可能自伤;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更好地了解年轻人的自我伤害。 也许不足为奇的是,临床样本中的发病率往往远高于上文所述。例如,在该领域早期发表的一些研究中,据报道,住院青少年的自伤率为40%至61%。 研究人员试图了解特定诊断组 的自伤发生率。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大约三分之一被诊断为进食障碍的人报告说有自伤;其他地方也报道了类似的发病率,尽管符合神经性贪食症标准的个体(32.7%)的自伤率高于神经性厌食症个体(21.8%)。 在另一项研究中,对符合人格障碍标准的青少年住院样本进行了自伤检查,自伤率为66.4%;然而,这并不局限于BPD。 总的来说,在文献中,当比较包括住院患者和社区患者的各种样本时,有许多关于自伤率更高的报告。总之,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自我伤害往往会开始,而且最常发生。然而,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自残。此外,尽管与社区样本相比,住院或临床样本的自伤率往往更高,但社区样本的自残率仍然很高。自伤本质上是跨诊断的。也就是说,它不局限于特定的诊断组,应该避免自我伤害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或任何障碍的标志的假设。 4、性别和性取向 以前,人们认为自残是一种主要由女孩和妇女实施的行为。然而,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男孩和男性自伤的比例或多或少是相同的。当比较成年男性和女性以及这些群体中报告有自伤史的个人的比例时,情况也是如此。 男女差异 然而,这并不是说没有差异。几项研究表明,在自伤的行为特征(如方法)方面存在差异。 年轻男性更容易采用火烧(包括烙印皮肤),躯干/胸部受伤的频率更高;他们在物质滥用后,会更频繁地报告自伤。相反,年轻女性倾向于报告更多地进行自我切割和抓挠,并报告手腕和大腿受伤。她们也倾向于更频繁地进行自伤,更倾向于谈论自伤。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关于自残者性别和性别差异的研究并没有明确或一致地界定这些行为的组成部分。 因此,与性别相关的术语(如男性、女性)通常指代性别,反之亦然。此外,历史上许多研究在报告性别和性别时都采用了二元方法。这限制了我们对性、性别和自我伤害的了解。 事实上,当研究人员在提出关于参与者人口统计信息的问题时将性别和性别混为一谈,或者当在问卷中使用二元数据时,完成相关项目的个人可能会感到没有代表性,并可能在研究过程中被边缘化;事实上,这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出于这些原因,研究人员有责任确保在询问性别和性别时清晰明了,并且向参与者提出的问题既准确又包容。 LGBTQ+ 人们越来越关注(LGBTQ+)以及来自不同性别人群的人对自我伤害的理解。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与异性恋者相比,LGBTQ+群体的成员报告的自伤率更高。与之相关的是,与顺性别同龄人相比,性别多样化的人也报告了更高的自伤发生率。 在考虑性取向和性别多样化的人群时,不要笼统的得出结论说 谁可能有更高的自伤风险,这一点至关重要。 事实上,仔细观察现存的文献可以发现,与其他群体相比,一些群体可能会报告更高的自伤率。具体而言,跨性别者和双性恋者都报告了更多的自残事件,并被认为有更高的自残风险。一些研究进一步表明,跨性别男性可能有特别高的自伤风险。与此相一致,跨性别青年报告了高的自伤害率和更广泛的自残率,包括自杀未遂。 由于避免对谁可能有更高的自伤风险进行概括很重要,因此解释自伤发生的背景也很重要,也就是说,什么可以解释上述群体成员可能自伤的原因。现有文献指出了导致这种风险的几个因素(例如,少数群体压力、因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而受到的污名化)。 5、自伤与心理健康问题 也许不足为奇的是,自伤与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一些评论和开创性文本中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焦虑、应对和管理情绪的困难、自我批评、冲动和负面身体形象。同样,自我伤害也可能发生在精神障碍的情况下。但是,如前所述,自我伤害并不局限于特定形式的精神障碍,如先前所认为的BPD。事实上,自伤已被发现与进食障碍、严重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药物滥用等形式的精神疾病同时发生。 因此,自伤本质上是跨诊断的。 重要的是,尽管自伤与一系列精神障碍有关,但仅仅因为某人自伤并不意味着存在精神障碍。许多人会自残,但不符合精神障碍的标准。除了与心理健康困难和精神障碍有关外,自伤还被发现与许多逆境和困难的生活事件有着共同的关系。 例如,现已证明,自我伤害与依恋困难、父母批评和父母死亡有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伤是儿童创伤的表现,尤其是儿童性虐待。然而,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当然,自伤与创伤有关(包括儿童期性虐待),也就是说经历过这种创伤的人自伤的风险更高。 然而,童年性虐待形式的创伤并不是自我伤害的唯一预测因素 。相反,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抑郁症、创伤后症状和其他人际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这种联系。参与自我伤害也与其他形式的创伤有关(例如,情感和身体虐待、欺凌),因此,重要的是,自伤的存在不应表明一个人有创伤史。并非所有自伤的人都有这些经历。 结语 尽管坊间流传了许多和非自杀性自伤有关的传说和误解,但过去十年左右的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自伤的理解。这些研究已经证实,自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但高度复杂的行为。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自我伤害,每个人的经历在不同程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人们可能有不同的自伤原因(有些人自伤的原因不止一个或多个,而且其原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考虑到这一点,在理解自伤和支持自伤者的背景下,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方法了解每个个体的生活经历。这种态度对于确保有生活经历的人得到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
点击查看
外部症状 龟头局部皮肤黏膜的水肿、红斑、糜烂和溃疡形成,局部的渗液、出血,甚至水疱的发生。可出现局部瘙痒感、疼痛感、压痛感,炎症较严重时出现如低热、疲劳、乏力等全身症状。 伴随症状 小便时伴有疼痛、刺激、瘙痒感。若未经合理治疗,可能导致龟头开口处阻塞尿道,形成尿道梗阻,出现相关症状。
点击查看
就算一个人体重100公斤,200斤 每天100g蛋白=2两 五天也就500g=1斤 而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大鱼大肉 蛋白超量 肾脏负担加重 最终也可以肾功能不全、肾衰 就跟糖、盐超量导致糖尿病、高血压,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一样
点击查看
输卵管堵塞的4个等级,等级越高越难怀孕!
点击查看
只剩一侧输卵管,疏通开了就能怀孕!
点击查看
自然怀孕太慢了,医生我想做人工授精!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