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和咽部疱疹性溃疡。该病可能继发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炎、肺炎或流行性感冒,但也可能单独发生。除了咽部,口腔粘膜也可能出现疱疹。
点击查看
小儿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了解其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一、常见检查项目1. 血常规检查:这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通常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分类无明显变化。2. 脑脊液检查:对于疑似脑膜炎、脑炎的患者,脑脊液检查可以发现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如压力轻度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增多等。3. 病毒分离:通过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病毒,可以从病人血液、脑脊液、心包液、疱疹液及组织中分离到病毒,作为确诊依据。4.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高的抗体如中和抗体,病后2周开始升高,3周时达高峰,可用于辅助诊断。5.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检测病毒RNA或病毒核酸,可以早期诊断埃可病毒感染。6. 辅助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能需要进行X光、B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二、治疗建议1. 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2. 饮食:保持清淡饮食,多喝水。3. 抗病毒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4. 其他治疗:如出现并发症,需进行相应的治疗。三、预防措施1.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3. 避免拥挤场所: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点击查看
基孔肯雅热,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病毒的传播呢?首先,基孔肯雅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人和灵长类动物,而其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其中,埃及伊蚊是家栖蚊种,主要孳生在居室内或周边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白天叮咬人,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能力最强的蚊种。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是印度洋岛屿基孔肯雅流行的主要媒介。其次,关于基孔肯雅热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迅速进入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感染还会导致免疫损害,如病毒侵入肝、脾、肾、心、骨髓、淋巴等处,导致肌纤维坏死、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为了预防基孔肯雅热,我们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以下是一些建议:1. 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段(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外出活动。2. 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避免蚊虫孳生。3. 安装蚊帐、纱窗等,防止蚊子进入室内。4. 使用驱蚊剂,减少蚊子叮咬。5. 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近年来,寨卡病毒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同属蚊媒病毒。寨卡病毒感染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头症是一种罕见病,主要表现为婴儿头部发育异常,导致头部尺寸明显小于正常婴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智力、运动和社交能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四肢酸麻,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头症病例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寨卡病毒感染与上述疾病的具体关联尚需进一步研究,但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仍然是当务之急。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关键是避免蚊虫叮咬。在伊蚊活跃的地区,应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纱窗等。此外,清理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也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痛等。此外,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的风险较高,应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疫情严重的地区。如果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应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
点击查看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症状诊断 一、症状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其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潜伏期一般在生后7-14天,部分患儿可无明显症状。 1. 发热及败血症样表现: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患儿可能出现吃奶少、呕吐、腹泻、激惹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黄疸、肝脾大、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 2. 心血管系统表现:柯萨奇病毒B感染可导致心肌炎,表现为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奔马律、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3. 多脏器系统功能损害:柯萨奇病毒B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肺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等。表现为昏迷、抽搐、呼吸困难、肺出血、DIC、呼吸衰竭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资料:新生儿集中发病,夏秋季节;母亲或婴儿室医护人员近期有发热等感染病史,同婴儿室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患儿同期发病或相继起病者。 2. 婴儿的临床特点:围产新生儿发病急剧,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败血症样表现,合并心肌损害;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支持细菌感染者。 三、治疗建议 1.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2.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抗感染、改善心功能、保护肝脏等。 3.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患有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的患者。 2. 婴儿室管理:婴儿室应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 增强免疫力:加强婴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柯萨奇病毒B感染。
点击查看
柯萨奇病毒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以及接触传播。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针对柯萨奇病毒感染,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1.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可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2. 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变质的食物,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3. 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感染。4. 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柯萨奇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此外,针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点击查看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11号下午,我家宝贝突然发起烧来,温度达到了38度。孩子还小,我们做父母的自然十分担心,但当时并没有立即就医,想着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感冒,过几天就会好。 然而,第二天早上,宝贝的温度依然没有下降,反而稍微升高了一些。我们立刻带孩子去了附近的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的血常规没有异常,但口腔里出现了口疮,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手足口病,并开了退烧药和一些辅助药物。医生还提醒我们,如果孩子出现手足皮疹,需要及时就医。 回到家后,孩子的温度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控制得还可以。直到13号下午,孩子手和脚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小红疹,我们立刻又去了医院。这次医生确认了手足口病的诊断,并开了外用药。 然而,到了13号晚上,孩子的温度再次升高到39度。我们赶紧给孩子服用了布洛芬,烧很快就退了。接下来的几天,孩子的体温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 直到今天,孩子的身上出现了更多的斑点小红斑,这让我非常担心。于是,我决定再次通过网络问诊,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在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告诉我手足口病有很多类型,孩子现在的症状可能是柯萨奇病毒A6或A10引起的。医生建议我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发烧、易惊、肢体抖动、呕吐、抽搐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用药过敏的可能,并建议我给孩子口服一次西替利嗪滴剂,观察皮疹是否有变化。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手足口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如何照顾孩子。虽然这个过程让我感到焦虑,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慰。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孩子一定会早日康复。
点击查看
近年来,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全球医药企业纷纷投入到埃博拉疫苗的研发中。近日,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其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即将进入临床三期研究阶段。这标志着全球抗击埃博拉病毒迈出了重要一步。据了解,此次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埃博拉疫苗将运输至利比里亚,并在当地招募志愿者进行相关研究。这一研究也是美国国家健康中心(NIH)支援西非对抗埃博拉疫情的一部分。NIH计划在当地招募约3万名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其中三分之一将接受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疫苗产品,以判断其有效性。葛兰素史克公司疫苗研发部门主管Moncef Slaoui介绍,该疫苗在临床一期研究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免疫反应和安全性。如果临床三期研究中能够获得理想效果,将对今后防止埃博拉病毒的蔓延起到重大作用。除了葛兰素史克公司外,强生公司等也纷纷加入埃博拉疫苗的研发行列。强生公司已获得欧盟下属创新药物研发中心1亿1千6百万美元的追加投资,用于加速其临床研究进程。据悉,强生公司计划在2015年生产约2百万份疫苗产品以进行研究。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研发有效的埃博拉疫苗对于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埃博拉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是控制疫情的关键。除了接种埃博拉疫苗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3. 避免食用野生动物。4.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5. 及时就医,切勿擅自用药。
点击查看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检测与诊断 一、柯萨奇病毒B感染:了解其危害 柯萨奇病毒B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尤其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这种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了解柯萨奇病毒B感染的症状和危害,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柯萨奇病毒B感染:检测方法 1.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柯萨奇病毒B。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2. **病毒分离**:从患儿的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样本中分离病毒,是确诊柯萨奇病毒B感染的金标准。 3. **PCR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DNA或RNA,是目前诊断柯萨奇病毒B感染的重要手段。 三、柯萨奇病毒B感染:治疗与预防 柯萨奇病毒B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持良好的休息、补充水分、保持营养均衡等,都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预防柯萨奇病毒B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四、柯萨奇病毒B感染:关注重点人群 柯萨奇病毒B感染尤其需要关注以下人群: * 新生儿; * 免疫功能低下者; * 老年人。 这些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五、柯萨奇病毒B感染:就医指南 若怀疑感染了柯萨奇病毒B,应及时就医。就医时,需提供以下信息: * 症状描述; * 病史; * 体格检查结果; * 实验室检测结果。 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点击查看
一、发病原因 小儿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型病毒,具有强烈的抵抗力。根据病毒感染动物后出现的病理变化,柯萨奇病毒可分为A、B两组。A组病毒主要引起骨骼肌炎变和坏死,而B组病毒则可能导致肌炎、脂肪组织坏死、脑脊髓炎等。埃可病毒共有34个型,其中部分已归入其他病毒组。 二、发病机制 埃可和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口腔进入人体,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及肠壁淋巴组织中繁殖。病毒可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传播至全身各器官,引发神经系统、皮肤、黏膜、肌肉、肺、心和肝等部位的病变。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新生儿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变。 三、传播途径 埃可及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四、临床表现 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皮疹、呕吐、腹泻、头痛、咽痛、咳嗽、肌肉疼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炎、脑膜炎等。 五、诊断与治疗 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退热、止吐、止泻、抗病毒药物等。加强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六、预防措施 预防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加强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此外,接种肠道病毒疫苗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