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近年来,关于洗澡的致癌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项由台湾高雄大学联合美国与加拿大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指出,自来水产生的氯仿是一种新型生态杀手,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众所周知,自来水中加入氯气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方法,但随之而来的氯仿却是一种致癌物质。在密闭空间中洗澡时间越长,通过呼吸和皮肤吸入的氯仿量就越多。研究显示,每百万人中约有12人因此致癌。此外,自来水中的消毒物质在加热后会挥发,进入人体后也可能致癌。调查发现,洗澡时间超过13分钟就存在风险。热水冲洗时,水中的致癌物质在加热后挥发,通过呼吸道大量进入人体。在密闭空间中洗澡超过13分钟,人体吸入的致癌物质就越多,洗澡时间越长,致癌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洗澡时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时间,避免长时间洗澡,以降低致癌风险。当然,临床上三氯甲烷中毒的患者大多是长期在高浓度三氯甲烷的工作环境中吸入大量三氯甲烷导致的,很少有因洗澡水中毒的情况。虽然使用氯消毒的饮水中确实存在着微量的三氯甲烷,经过高温也确实会挥发,但“洗澡时间太长致癌”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的。不过,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有国家标准限制,因此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除了氯仿的致癌风险外,过度搓洗皮肤也可能导致皮肤癌。洗澡时,皮肤表面的皮脂被洗去,加剧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皮炎。过度搓洗会损伤脆弱的表皮,细菌、真菌趁虚而入,导致皮肤感染。长期皮肤受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各种炎症日积月累可能导致皮肤癌。然而,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尤其是亚洲人种。为了降低洗澡的致癌风险,以下是一些正确的洗澡方式:1. 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洗澡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疲劳,消耗体力,反而加重疲劳感。对于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来说,洗澡15分钟就足够了,这样可以恢复体内的乳酸浓度。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洗澡时间更要注意,以防引起心脏方面的问题。2. 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35~40℃。水温过高可能会烫伤皮肤,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伤害角质层,导致皮肤瘙痒。水温过低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收缩,体内热量散发不出来,代谢受阻,人反而会感到不舒服。洗澡的水温应该在35~40℃之间,略高于体温的39℃最适合,这样可以保护皮肤的保护层,提高皮肤抵抗力。3. 搓澡时用力要适宜。普通部位用海绵轻轻擦洗即可,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较粗糙的毛巾清洗即可。4. 空腹、饱餐后或酒后不宜洗澡。空腹洗澡会导致低血糖,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昏眼花,甚至昏倒、休克。饱餐后洗澡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低血糖,容易发生晕倒。酒后洗澡会促进酒精的吸收,加重身体不适,甚至导致昏迷。5. 女性最好不要泡澡。泡澡时,当水压大于阴道的压力时,水可能会倒灌到阴道,细菌会进入阴道,破坏阴道本身均衡的环境,导致阴道炎症。泡澡有风险,女性需谨慎。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