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膜性肾炎复发了有两个指标:一、免疫学的复发。免疫学复发就是抗体大写的PLA2R抗体升高,如果抗体高了就是免疫学复发了。二、蛋白尿的增多。泡沫跟蛋白尿没有必然联系,泡沫不一定是蛋白尿,但蛋白尿中常常有泡沫。是否是蛋白尿需要到医院去做检查,这种检查当天就会出结果。

  • 今年ASCO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关于新型紫杉类药物-胶束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未经过治疗、IIIB/IV期、ECOG评分 0-2的肺鳞癌患者,免疫治疗联合胶束紫杉醇(230mg /m2,d1)和卡铂(AUC 5, d1),每3周一次,直到出现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为ORR和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DCR、PFS和OS。

    结果: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4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范围41-84岁),大多数为男性(93%)和吸烟者(87%),3例患者基线存在脑转移。

    2例患者治疗后实现了完全缓解(全部肿瘤病灶消失,维持4周,CR )36例患者实现了部分缓解(缩小30%或以上,维持4周,PR) , 7例患者疾病稳定(SD),患者缓解率(ORR)为84.4%,疾病控制率(DCR)100%。PFS和OS还不成熟。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4.8% ,在2023年2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仍有41例(91.1%)患者存活。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是脱发(91.1%),白细胞减少(80%),周围神经感觉麻木(55.6%)四肢疼痛(24.4%)。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3.3%),通常与化疗有关。

    结论:新型胶束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很好地改善了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疾病缓解和控制疗效,但是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处理和监测,同时该药物价格如果能更低廉的话会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晓梅

    肿瘤内科二门诊,227诊室 周二全天

    3号楼5楼肿瘤内科二门诊,周一,周四上午

    作者简介:

    刘晓梅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二病区主任,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辽宁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肿瘤精准与转化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

    ▪辽宁省生命关怀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医学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液体活检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 第一个就是较常见的外伤,例如扭伤,运动、打球的时候有损伤,其次就是慢性的劳损,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男性也有,退行性的骨关节病的人群,即使没有外伤史,但是因为机器,用了这么长时间了,老化了磨损了,在做相关检查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来,叫做半月板损伤的表现.

  • 不是所有的肺结节都适合手术,有些肺结节虽然需要处理,但手术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比如患者身体条件耐受不了麻醉,那就没法手术了。或者这个肺结节虽然小,但考虑是恶性,经过系统全身检查,发现了其他部位有转移,这种情况也不适合手术。如果想正规积极的治疗,那下一步应该安排穿刺取病理。
     
    今天傍晚,有一位肺结节患者的女儿给我留言,问如果会穿刺取病理的话,是不是由我来给做?倒退若干年前,我自己的肺结节患者如果要做穿刺,都是我给做的。但最近几年,我们科室有专门穿刺肺结节的医生,每天一早,他就要下到我们科室所在的第三住院部负三层,在那里给大家进行肺结节的术前定位和穿刺取病理。现在我们医院对于肺结节穿刺,不光我们科室能做,其他有些科室也有专门的医生来做。
     
     

     

  • 1.等待观察和主动监测  

    (1)等待观察的指标:①晚期(M1)前列腺癌患者,仅限于个人强烈要求避免治疗伴随的不良反应,对于治疗伴随的危险和并发症的顾虑大于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预期;②预期寿命<5年的患者,充分告知但拒绝接受积极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③临床T1b~T2b,分化良好(Gleason2~4)的前列腺癌,患者预期寿命>10年、经充分告知但拒绝接受积极治疗。  

    (2)主动监测的指征:①极低危患者,PSA<10 ng/ml时,Gleason评分≤6,阳性活检数≤3,每条穿刺标本的肿瘤≤50%的临床T1c~T2a前列腺癌;②临床T1a,分化良好或中等的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的较年轻患者,要密切随访PSA,TRUS和前列腺活检;③临床T1b~T2b,分化良好或中等的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的无症状患者。  

    2.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双侧睾丸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双侧睾丸切除术  

    双侧睾丸切除术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中外科去势的基本方法。尽管目前多以睾酮<50 μg/L(1.7 nmol/L)为前列腺癌去势标准,但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睾酮可以<15 μg/L。双侧睾丸切除术或被膜下睾丸切除术操作简单,几乎无并发症,可在局部麻醉下实施并在12小时内使睾酮达到去势水平;但此种手术无法逆转,且患者失去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机会。  

    (2)RP  

    RP需完整切除前列腺、双侧精囊,以及足够的外周组织以获得阴性切缘,目的是去除病灶同时保留尿控功能,尽可能地保留勃起功能。高龄不是RP的禁忌证,但患者预期生存时间应≥10年。随年龄的增长,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非前列腺癌相关的死亡也会增加。我国共识推荐:  

    ①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包括主动监测和放疗。  

    ②中、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RP。  

    ③术前有勃起功能、前列腺癌突出包膜风险较低的患者(T1c期、Gleason评分<7分和PSA<10 μg/L)实施保留性神经的手术。  

    ④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多参数MRI决定是否保留性神经。  

    ⑤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⑥经高度选择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cT3a、cT3b~T4N0或TxN1期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⑦RP前不建议常规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前列腺体积较大、手术难度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肿瘤降期。  

    ⑧pN0期患者,无需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⑨前列腺癌突破包膜(pT3期)、外科切缘阳性、精囊受侵、盆腔淋巴结转移(pN1期)的患者,建议行辅助放疗。  

    (3)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风险超过5%的患者应接受扩大淋巴结清扫术(eLND),清扫范围包括髂外动静脉、闭孔窝及髂内动脉周围的淋巴结组织。前列腺癌eLND和淋巴结转移患者,我国共识推荐:  

    ①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不建议实施eLND。  

    ②如果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超过5%,建议对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eLND。  

    ③建议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eLND。  

    ④不建议实施局限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⑤如果淋巴结转移阳性,对pN1期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并辅助放疗。对eLND术后<2个淋巴结存在显微转移、PSA<0.1 μg/L且无淋巴结外转移的患者建议观察随访。

     

  • #腿痛 #骨科 #骨科陈超 #硬核健康科普dou来说 #传承中医文化

  • 良好的睡眠状态是保持人体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状态的基础前提保障,在门诊上,我们经常能听到患者说自己失眠,那么具体问到您的失眠是什么表现呢?部分人并不能完全回答清楚或正确。关于失眠,我们描述为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间容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睡一晚和没睡一样”、“晚上不睡,白天精神也累”,同时伴随有多梦、焦躁、易怒、困乏、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等等。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夜一日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它的意思呢指阳主动,阴主静,在夜间的时候我们的阳气潜藏,阴气偏盛,卫气属于阳,至夜则行于阴而得潜,得潜则人才能寐。书中又说:“黄帝曰:病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瞑矣。”论述了人不得卧之实质,乃为阳盛而阴虚,卫不得入于阴,阳不入阴。我们引出了中医对于失眠病因病机论述的一个证型叫阴阳失交,阳不于阴,阴不潜阳,两者平衡状态被打破,所以出现了失眠。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阴阳”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作息规律慢慢在改变,“熬夜”、“加班”、"晚上运动”等等,这些方式正在破坏着阴阳平衡状态,所以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吧,使我们的阴阳保持中和状态,阴平阳秘,精神内守。

     

  • 肺结节有可能长在肺的任何位置,有的包在肺里,有的在肺表面,有的是在肺叶中间的位置。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最近拍胸部CT,就发现了肺部有结节。他给我发过来的电子图像从手机上看不是特别清楚,从报告看,我觉得良性可能性大一些,他的这个结节是一个比较光滑的实性结节,长在水平裂上。

     

    他问我右肺水平裂是什么意思?水平裂只有在右侧有,左边是没有水平裂的,左侧上下叶交界的位置称为斜裂。右肺水平裂就是右肺中叶和上叶交界脏层胸膜。有时给大家讲,可能很难理解,所以我给大家找了一张图,在图中,大家看到我用黄色颜色笔圈出来的就是水平裂,它的上面就是上叶,下面是右肺中叶。一般实性的小结节长在水平裂附近的,是叶裂间的淋巴结比较多。但这并不代表说,所有叶裂间的小结节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您发现了叶裂间的小结节,一定要请经验丰富的肺外科医生先看一看,听听他们专业的意见。

     

     

     

     

  • 新冠病毒又双叒叕变异了!11月9日,南非再次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继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a)、德尔塔(Delta)之后,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并取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1]面对如此态势,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勤洗手、带口罩、少出行,最重要的是,还没有打疫苗的朋友一定要尽快行动了!

     

     

    然而,也有些人担心,新冠疫苗的本质是病毒,会不会让本来健康的人感染上新冠肺炎呢?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冠疫苗,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在我们的体内发挥作用的。

     

    一.    新冠疫苗的种类

     

    常见的新冠疫苗主要有四类——灭活病毒、病毒载体疫苗、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灭活病毒是被“杀死”的病毒。其他三类则会最终转化为病毒蛋白质。[2]

     

    这四类疫苗都只保留了新冠病毒的免疫原性,而没有病毒的致病性。所谓免疫原性,其实就是激活免疫系统的能力,是疫苗功能的基础。病毒的致病性则体现在其复制能力上,而无论是灭活病毒,还是病毒蛋白,都不具有复制的能力,不能引起人体致病。

     

     

    二.    新冠疫苗的功能

     

    在人类和细菌的“斗争史”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抗生素,它能广泛地杀伤多种细菌,是我们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的“特效药”。病毒则没有类似的特效药,我们只能依赖自己的免疫系统。而疫苗能提前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刺激产生记忆细胞,为病毒的入侵做好准备。

     

    新冠病毒能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如果人人都能接种疫苗,病毒就“无从下手”,更何谈形成流行。因此,接种疫苗,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负责。

     

    三.    新冠疫苗的工作原理

     

     

    1.  抗原提呈

     

    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要想发挥功能,首先要经过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会将疫苗吞入胞内,随后切割为小的片段,“提取”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部分,也就是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以供其他免疫细胞的识别。

     

    2.  T、B淋巴细胞分化

     

    树突状细胞表面的抗原,是开启特异性免疫的“钥匙”,能激活特定类型的初始T、B细胞。初始T、B细胞识别抗原后,能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进而有“针对性”地清除我们体内的新冠疫苗。

     

    3.  记忆细胞产生

     

    初始T、B细胞还能分化为记忆细胞。与效应细胞会很快失活不同,记忆细胞的存活时间较长,能坚持到下一次病毒的入侵。其反应性也较快,新冠病毒来袭时,能快速分化为对应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杀伤功能,大大增强了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新冠疫苗没有病毒的复制能力,不会引起新冠肺炎;对于变异株“奥密克戎”,现有的疫苗仍然有效;它们能刺激我们的身体产生“免疫记忆”,降低我们的感染风险……安全、有效、强力,接种新冠疫苗,你还在等什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B/OL]. 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111/t20211129_253200.html, 2021/12/4.
    [2]廖小艳,陈丽丽.COVID-19疫苗研究现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12):8-17.
  •  
    正常新鲜尿液为透明、琥珀色液体,随尿量的多少,尿液有深有浅,但为什么尿中有泡沫呢,或是说有些人泡沫多,而有些人泡沫少?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较低,形成气泡较少,尿中含有有机物质及无机物质导致尿液表面张力增强时尿中泡沫增多。临床常见因多种原因导致尿中成分改变时,尿液表面张力减低,尿中泡沫增多。
     
    泡沫尿的原因:
     
    1. 肝肾疾病,尿中胆红素或蛋白增多导致尿液成分发生改变。
     
    2. 泌尿系统感染。
     
    3. 糖尿病。
     
    4. 泌尿道有产气菌存在时。
     
    泡沫尿都是肾病吗?
     
    1. 尿中漂浮很多细小泡沫,切久久不易散去,蛋白尿的可能性大,可能存在肾脏损害。
     
    2. 如果尿中泡沫较大或泡沫大小不等,且泡沫很快消失,这时候的尿可能是正常现象,不一定肾脏出现了问题。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慢性肾衰竭被发现,很多等发现肾脏疾病时已经达慢性肾脏病的晚期,丧失了治疗时机。
     
    我们的肾脏每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每天从事滤过功能,肾功能受损时肾单位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只能逐渐减少或功能减退。保护我们的肾脏尤其重要。
     
    尿检很简单,随时送检随时出结果,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