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药进补有讲究 对症喝汤更健康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蓄积的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进补的好季节。
中医认为,秋冬选用温补中药,可以增强人体脏腑活力,不仅有益于这一时令的防病强身,还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通过中医养生调理,还能改善女性血气虚弱、容颜衰老等问题。
然而,很多人都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虚不受补的原因主要是脾胃虚弱,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体虚分为很多种类,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1. 气虚:表现为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怕冷的感觉不明显。
2. 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则表现为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
3. 阳虚:表现为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
4. 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只有针对个人的体质决定补什么才是关键。在众多的补益药之中,应该如何辨证选择呢?养生专家提醒:针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四种体虚的证型,选用补益药中的“四大名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将大有裨益。
1. 补气虚为主——人参(灵芝人参汤):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黄酮类物质,分别有抗衰老、抗疲劳、对抗有害物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 补阳虚为主——鹿茸(鹿茸元蹄汤):鹿茸性温,味甘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之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鹿茸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精含多种氨基酸、硫酸软骨素、雌酮、骨胶原、蛋白质和钙、磷、镁等矿物质,有滋补、强壮作用,可使血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增加,中等剂量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衰心脏有强心作用。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阴虚者不服。
3. 补血虚为主——阿胶: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诸经,以滋阴养血著称。历代医家视阿胶为妇科良药。民间称阿胶、人参、鹿茸为冬令进补“三宝”。又因阿胶对调治各种妇科病有独特之功,尤得女士们青睐。
4. 补阴虚为主——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蛋白质、脂肪(其中82.2%为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糖、粗纤维、矿物质、虫草酸(D-甘露醇)、虫草素和维生素B12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胆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毒、抗菌和镇静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