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切除还是保留?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因胆囊结石而需要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常常会询问是否可以保留胆囊而不是切除。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胆囊?保留胆囊是否有实际意义呢?
以一位40岁的患者为例,彩超检查发现其胆囊内有单发结石,并伴有腹痛。患者坚持要求保留胆囊并进行取石手术。然而,手术后一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复查彩超显示胆囊内再次形成了泥沙样结石(即胆泥)。这位患者深感后悔,认为如果当初选择切除胆囊就不会再次遭受疼痛折磨了。
因此,对于那些有症状或曾经出现过疼痛的胆囊结石患者,切不可保留胆囊。因为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壁通常较为粗糙,胆囊浓缩分泌胆汁的功能也较差,这使得再生结石的概率非常高。事实上,保留一个已经功能失常的胆囊就像继续保存一个已经腐烂的苹果,结果只会越来越糟。
那么,保留胆囊并取石是否可行呢?目前的观点是,对于那些无症状或从未出现过疼痛的30岁以下年轻患者,如果彩超显示其胆囊内只有单发结石、胆囊壁不厚、无胆囊炎表现,可以尝试保留胆囊。但这并非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也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的支持。医生必须严格筛选合适的病例,否则强行保留胆囊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害处。患者选择进行此类手术时,必须做好再次手术的思想准备。
那么,切除胆囊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呢?首先,切除胆囊手术在国内外已经有30年的历史,根据大数据统计,术后患者并未出现消化道严重影响。其次,切除胆囊并不意味着失去胆量,这两个概念没有任何关联。胆囊就像一个容器,每天上千毫升的胆汁是由肝胆管分泌和排泄的,只有少部分进入胆囊储存,大部分直接流入胆总管和小肠以帮助消化食物。因此,切除胆囊后,胆汁不再经过胆囊而是直接排入胆总管和小肠,这并不会影响消化功能或造成任何损失。胆囊的功能被肝内外胆管取代,对消化系统没有影响,这是由解剖和生理机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