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前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治疗进展
小脑前下动脉瘤(AICA)与面听神经及AICA各细小分支动脉的关系密切,手术极易造成面听神经及小脑、脑干的功能障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内窥镜的应用及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开展,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总结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AICA动脉瘤的分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等进行了分析。
AICA动脉瘤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AICA动脉瘤可位于中线或周边。中线部位即发生于该动脉起始段,称为小脑前下动脉-基地动脉(AICA-BA)动脉瘤;周边部位即位于AICA远端、分支或动脉袢上。真正位于中线部位的仅报道3例,其余都位于周边部位,大部分见于CPA,小部分位于桥脑腹侧或小脑半球等部位。AICA动脉瘤的形态以囊性最为多见,梭形动脉瘤仅报道3例,本组5例均为囊性动脉瘤。文献先后报告13例(含本文1例)AICA动脉瘤伴发动静脉畸形、多发动脉瘤等其他血管畸形,并认为其发生机制除先天性因素外,其中还存在血流动力学机制。
A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对73例AICA动脉瘤进行分析,其发病年龄在17~81岁之间,平均43.63岁,其中男22例(30.14%),女51例(69.86%)。临床表现除SAH的症状外,多呈CPA综合征表现且大多数是在SAH之后或同时出现,以面听神经功能障碍为主,部分病例出现V、VI、后组颅神经症状、小脑体征及锥体束征等。故对有SAH和CPA症状者,首先要怀疑此病。另有少数患者无SAH,仅表现为CPA综合征,此多为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所致。AICA动脉瘤的确诊依靠DSA检查。
AICA动脉瘤治疗的相关问题
1.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有SAH病史或瘤体较大产生占位症状的AICA动脉瘤均应积极治疗。在治疗时机上,我们赞同Johannes等提出的观点:尽管早期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高于延期手术,但前者手术死亡率和远期效果优于后者,且术前病情分级与术中动脉瘤破裂率并无相关关系。故对III级患者,我们积极尝试早期手术,本组1例术后效果佳,预后优。
2. 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对AICA远端动脉瘤,我们认为宜首选显微手术夹闭,对有占位症状者,动脉瘤夹闭后还需切除瘤体以解除其对面听神经的压迫。动脉瘤的显露和夹闭需要注意多个细节,包括骨窗及硬膜窗口的大小、脑脊液的释放、动脉瘤夹的选择和使用等。
3. 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中线部位或近端的动脉瘤,手术暴露困难且创伤大、并发症多,我们认为宜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技术的选择和栓塞并发症的防治也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