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脊柱矢状面平衡: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滑脱的差异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同类型的脊柱疾病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是最常见的两种疾病。虽然这两种疾病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例如,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常比腰椎滑脱的患者年轻。那么,年龄是否是决定因素?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而不是腰椎滑脱?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脊柱的矢状面平衡。所谓矢状面,就是指侧面。作为唯一能够直立行走的动物,人类的脊柱在矢状面上发展出了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当我们站立时,背部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使整个身体保持平衡,不会前倾或后仰。因此,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直立姿势至关重要。
在研究脊柱矢状面时,专家们发展出多种参数来描述脊柱的形态和空间方位。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骨盆入射角(PI),它反映了骨盆的厚度和方向。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骨盆入射角PI,就像指纹一样。另外两个参数是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它们描述了骨盆的空间方位,并受到个体体位和姿势的影响。这些参数之间存在着数学关系:PI=PT+SS。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常具有较小的骨盆入射角PI,而腰椎滑脱的患者则有较大的PI。超重和骶骨倾斜角大也是L4前滑脱的危险因素。因此,骨盆入射角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腰椎的生理曲线和椎间盘的压力分布。
脊柱矢状面平衡还会影响其他脊柱疾病。例如,脊柱侧弯常伴有矢状面畸形,腰椎侧凸超过15°时就可能出现矢状力线改变。脊柱退变性侧凸通常伴随着LL减小和椎体旋转,且代偿能力差,导致躯干前移和站立行走时的前倾趋势,这是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脊柱后凸畸形也会直接影响矢状面力线,代偿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年龄、畸形部位和程度等。
对于骨盆入射角较小的人群,应该注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势,避免椎间盘过度受力。而对于骨盆入射角较大的人群,锻炼好腰背肌肉、避免肥胖可能是预防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