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常见误区及正确处理方法
小儿发热是家长们经常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在处理小儿发热时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将一一指出这些误区并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误区一:用手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判断体温
很多家长用手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来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准确。正确的做法是使用体温计来测量宝宝的体温。
误区二:认为宝宝体温超过37℃就发烧了
实际上,人体体温在24小时内会有不超过1℃的波动。只有当肛温超过37.7℃、耳温温度超过37.7℃、腋下温度超过37.4℃等时,才能认为宝宝发热。
误区三:捂汗退热
捂汗退热并不适合小儿。小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很容易造成人为高热,甚至引起脑缺氧等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在发热阶段适当减除衣物,发汗时穿比较宽松的纯棉质衣服,以利于孩子排汗。
误区四:白酒擦拭退热
白酒擦拭退热的做法是错误的。白酒度数高易导致酒精中毒,并且会给孩子带来不适感。正确的做法是擦拭血液循环最丰富的部位如腋窝、腘窝、腹股沟等。
误区五:认为发热是一种小儿常见病,没啥关系
发烧是小儿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但引起发烧的原因才最重要。很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发烧,轻如感冒,重则包括肺炎、脓毒血症、脑炎、脑膜炎等。因此,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误区六:认为孩子发热,应立即退热,热得太久,会烧坏脑子,留下后遗症
一般的发热不会烧坏脑子,只有超高热引起细胞变性、坏死、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损害人体重要器官。病原体侵害脑实质等疾病才可能影响智能、留下后遗症等。因此,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忽视发热的重要性。
误区七:认为最好打针、输液,这样退热效果好
能自己退热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这样可避免输液带来的副作用,也大大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家长们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