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诊断与临床表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病,特征是肝内小胆管炎症性破坏和肝内胆汁郁积。虽然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不难诊断,但此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成败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无症状、无黄疸的PBC早期诊断逐渐增多。ALP和抗线粒体抗体是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在诊断时需要与其他引起梗阻性黄疸、病毒性毛细胆管性肝炎、药物引起的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为了更早地发现PBC,可以在健康体检时主动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M2(抗线粒体抗体Ⅱ型)。这种抗体能够在肝脏损伤出现之前提示阳性,从而争取到及早治疗的机会,有效改善甚至逆转病情。
PBC的典型症状包括疲劳和瘙痒。皮肤抓痕、黄疸以及肝脾增大等体征也较为常见。黄疸通常出现在疾病晚期,但也可能在早期阶段出现。其他症状还包括右上腹痛、厌食等。瘙痒可能在任何时期出现,并可能随着疾病进展而缓解。相反,黄疸通常是持续性的,并且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PBC的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皮肤色素沉着、黄斑瘤。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肝硬化并发症的表现。由于肠腔内胆盐缺乏导致脂肪泻常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发生自发性骨折。
在无症状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血清碱性磷酸酶可能升高,AMA可能阳性。在有症状期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乏力、消化不良等。在有症状期的无黄疸期,可能出现早期症状,如皮肤搔痒、脂肪泻等,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胆固醇可能明显增高。
目前,PBC的诊断基于以下三项标准:血清AMA阳性、肝酶(以ALP升高最为常见)升高6个月以上,以及相应的组织学发现。符合前两项者为可能诊断,而确定性诊断须三者同时存在。肝活检检查可以提供分期方面的信息,以便评价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