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食管癌的6大不良生活习惯诱因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尽管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足10%。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其中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以下是6种可能诱发食管癌的不良生活习惯。
首先,过多食用腌菜、咸鱼等长期储存、可能变质腐烂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亚硝胺类、苯并芘和其他致癌化合物。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增高,且与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
其次,长期食用霉变的食物。霉变食物中存在大量的黄青霉、毛霉,这些霉菌除了产生直接的致癌物外,还能使食物中亚硝胺的含量明显增高,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有数据显示相对于食管癌低发区,高发区谷物菌污染率明显升高,提示霉菌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长期食用过烫、坚硬、粗糙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热、机械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可造成食管粘膜损伤,长期、反复作用会引起食管粘膜增生,这是促进肿瘤发生的一个条件。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中,许多居民和食管癌患者都有好吃烫食的习惯;有研究发现,喝极烫饮料的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可以提高4倍,此外,大量饮酒、高脂饮食、大量摄取盐等行为会加速食管癌的发生。
第四,长期吸烟、酗酒。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多环芳烃、苯并芘及亚硝胺等可以损伤食管上皮细胞,引发慢性食管炎,最后诱发食管癌。有研究表明,初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多,患病的风险越高。饮酒与吸烟有协同致癌作用。酒精并不致癌,但可以损伤食管黏膜,为食管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第五,蛋白质、水果、蔬菜摄入偏少或偏食、肥胖。膳食中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及维生素B2,以及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会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引起癌变。近年来研究认为,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补充硒、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可能会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肥胖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胃食管反流,频发的反流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可导致食管上皮细胞的慢性损伤。而反流液中的牛黄胆酸能够与胃液中的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导致食管肿瘤的发生。
最后,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精神状态。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猝死和肿瘤的发病增多。有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死亡、经济状况恶化或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其可能的机制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引起器官代谢紊乱或障碍,最终引起肿瘤发生。
总之,食管癌的发生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从饮食上预防食管癌的发生,避免因不良习惯造成的食管损伤。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