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发布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本文将详细解读该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定义、分类、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支气管镜检查、肺结节的评估手段、随访策略以及物联网医学在肺结节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共识明确了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肺结节被定义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根据大小和密度,肺结节可以被分为微小结节、小结节、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等不同类型。共识还引入了肺结节分级诊疗的概念,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次,共识确定了中国肺癌高危人群,并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且具有吸烟史、环境或职业暴露史、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以及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对于这些人群,积极进行低剂量胸部CT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节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规气管镜检查、自荧光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肺活检术和导航气管镜等技术都可以用于肺结节的诊断。共识强调了这些检查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特别是在外周肺结节的诊断中。
肺结节的评估手段包括临床信息、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功能显像、非手术和手术活检等。共识详细介绍了每种评估手段的应用和意义,并推荐了一些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工具。对于不能定性的实性肺结节,PET-CT可以用来区分良性或恶性。
随访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共识提供了一些指南,帮助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判断肺结节的变化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亚实性肺结节,共识特别强调了其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并提醒医生注意实性成分和大小与恶性结节的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相关。
最后,共识探讨了物联网医学技术在肺结节管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多种诊断技术,包括视频、电话和网络链接,推动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同时,物联网医学技术还可以作为特殊远程放射和会诊技术,改善偏远地区的卫生保健服务并提升当地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