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化疗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的减少或延迟,甚至终止化疗,进而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为了提高CIT的诊治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制定了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CIT的定义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100 ×109/L。CIT的诊断标准包括外周血血小板<100×109/L、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等。CIT的分级是根据血液学检查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CIT的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II)、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汀(Romiplostim)和艾曲波帕(Ehmmbopag)。目前,只有rhTPO和rhIL-11被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10×109/L时,需预防输注血小板。对于有出血危险的肿瘤患者,当血小板≤20×109/L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在进行脑部手术时,要求血小板≥100 × 109/L;在其他侵入性操作或是创伤手术时,要求血小板在50×109/L~100×109/L。实体瘤患者血小板在10×109/L-50×109/L时,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可考虑输注血小板。特别强调的是,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输注无效。
rhTPO和rhlL-11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被详细说明。CIT的二级预防用药是指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为预防下一个化疗周期再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预防性应用血小板生长因子,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二级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也被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