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可能并发的血液病有哪些?
在妊娠期间,女性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可能导致一些血液疾病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血液病,它们可能在妊娠期间出现。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多见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它是由于机体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而导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某些妊娠妇女可能因为偏食、营养不足、慢性胃肠疾患等原因引起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或者机体对这两种营养素的需求过高或吸收有障碍,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类型的增生性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因子含量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孕妇多处于高凝状态。妊娠28周后,可能有大量的羊水、胎膜、胎盘等胎儿成分进入母体,促成本病的发生。某些病理妊娠如:胎盘早剥、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死胎滞留、羊水栓塞、流产等也是易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
血管栓塞性疾病
在妊娠晚期,子宫体显著增大,增加腹腔内压,身体行动不便,使下肢血液回流缓慢,可能促使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这种病多发生在产褥期,据报道,产褥期血栓病的发生率比非产褥期高39倍。
妊娠再障
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在分娩或流产后,贫血可自行缓解,再次妊娠后又重新发病,称为妊娠再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该病是一种微血栓性出血综合征,临床上有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伤和发热等特异性的“五联征”。虽然本病并非妊娠期专有,但在妊娠时发生率较高,说明妊娠是本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指在妊娠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多数在50~70×109/L(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无出血等临床表现,多在分娩后30天内恢复正常,第二次妊娠时再次出现与上次妊娠时相近的血小板水平。本病一般不需治疗,仅密切观察即可。
此外,妊娠期还可能并发症如HELLP综合征、胎儿-母亲间输血综合征、胎儿间输血综合症、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疾患,均应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