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尿结石的成因与发展历程
尿结石的成因复杂,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伯格拉底就将其与尿路感染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尿结石的认识不断深入。公元132--201年,希腊医生Calennus认为遗传、营养和气候是形成结石的原因。拜占廷时期的西奥菲勒斯是史上首位检查尿沉渣的人,他用加热的方法来获取尿液的沉渣,并认为这些沉渣是形成膀胱结石的原因。
比利时生物学家赫尔蒙特在大量的化学实验基础上,精确描述了酒精中酒石的形成过程,并从尿中离析出两种固体物,一种是食盐,另一种大概是磷盐。他认为尿石的成分是以盐为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述结石的成分。德国生理学家海登海因最早提出尿中盐的变化是形成尿石的原因。
19世纪,科学家们对草酸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900年人们发现草酸钙,1927年人们认识到结石中草酸钙成分。1942年科学家在南极洲Weddell海的海底取样发现了大量的二水草酸钙,并命名二水草酸钙为weddellite。后来人们发现尿结石中有二水草酸钙成分,于是也将二水草酸钙结石命名为weddellite。
在无抗生素的年代,感染性结石引起的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肾功丧失率高,因此被称作“恶性结石病”。感染性结石简称感染石,其矿物学成分是鸟粪石,化学成分是六水磷酸铵镁(MgNH4PO4·6H2O)。因为此类结石常混合碳酸磷灰石(Ca10[PO4]6CO3)成分,并且碳酸磷灰石在含量上往往多于磷酸铵镁,所以感染石的完整名称应为磷酸铵镁/碳酸磷灰石结石。
1986年,Danpure和Jennings发现高草酸尿是肝脏丙氨酸一乙醛酸转氨酶(AGT)活性遗传性缺陷,抑制体内乙醛酸向甘氨酸转化,造成乙醛酸大量堆积并被氧化形成草酸、或者被还原形成经乙酸,后二者从尿液中大量排泄的疾病。1776年,Scheeler在结石成分中发现尿酸成分。1810年,Wollaston发现了胱氨酸结石。1908年,Garrod指出胱氨酸尿症是含硫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先天疾病。1985年Allison和他的同事首先报道了产甲酸草酸杆菌,它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在人类结肠中或其它的哺乳动物的结肠中,草酸盐是它的ATP产生的酶促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