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十大常见问题解答:从原发性肝癌到肝区疼痛特点
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它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肝癌病人的年龄大多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东南沿海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原发性肝癌按病理组织可以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两者的混合型。肝细胞癌约占91.5%,因此现在常说的肝癌大多指的是肝细胞癌。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区别是,前者是来源于肝脏的病变,后者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的。
肝功能检查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帮助大部分普通人评估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常规肝功能检查检测的是外周血中的转氨酶、蛋白、胆红素等,只能间接反应肝脏功能状态,并不能反应肝脏形态变化。无法完全判断肝硬化情况、癌症情况等。肝功能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细胞没有发生炎症,没有出现坏死。而在肝癌早期或中期,癌细胞周围的肝组织会受到压迫或侵犯,因此转氨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升高,也可能是正常的。
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成人后血清中水平很低,而发生恶变的肝细胞则又可恢复其合成的能力。如果血清甲胎蛋白大于或等于400ug/L,持续性升高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就要考虑是肝癌的可能。如果低度升高,就要动态观察随访,并且要结合肝功能变化和影像学检查加以综合诊断。
肝囊肿和肿瘤两者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肝囊肿一般也不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肝囊肿是肝良性疾病,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临床多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其囊壁是由上皮细胞排列组合成的,里面含有囊液。较小的囊肿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囊肿增大,会产生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从而产生饱腹感,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严重的肝囊肿仅仅表现为囊肿巨大而压迫其周围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并不会发生癌变。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中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注意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的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适应于血管瘤较大,短期生长迅速及一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证明,肝血管瘤会癌变。肝脏血管瘤和肝癌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肝脏良性肿瘤,后者是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目前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并且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机制,部分患者在慢性肝炎阶段就可以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结节是指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引起的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是肝硬化的一种。肝硬化和肝癌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肝脏弥漫性损伤造成结构的紊乱没有癌细胞的存在,后者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到癌细胞的。但是肝癌和肝硬化它是有相关性的,患者一旦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两个病毒的存在会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肝区即是人体肝脏所在部位,确切位置位于右上腹部的肋骨下。所以肝区疼痛的部位通常是靠近右边腹部的疼痛。但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癌,胆囊炎、肝胆管结石、胰腺炎等肝区周围器官病变,也会导致肝区疼痛的发生。而肋骨骨折、急性心肌梗死等疼痛可放射至肝区,引起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果病变侵犯膈肌,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如果肿瘤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至全腹,出现急腹症的表现。
患有肝癌会出现哪些症状?主要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包括: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贫血、黄疸、腹水及恶病质。若发生肺、骨、脑等脏器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