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症状、危害与中医治疗方法
白塞氏病,也被称为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它可以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及关节肿痛等。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而且致盲率相当高。白塞氏病病因及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中医认为白塞氏病与脾胃温热有关,相当于中医之“狐惑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不仅仅是口腔、外阴或关节局部的病变,而是整个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与心、脾、胃、肝、肾诸脏腑密切相关。《素问》有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内犯困阻脾胃,阻滞气机。脾开窍于口,湿热蕴结脾胃,久停薰蒸气血,火热上炎,向上犯扰清窍,从而引起口舌咽喉生疮,声音嘶哑;湿热循肝经流注于下,使前后二阴充血糜烂、溃破,甚至化脓;湿热循经上攻则生目赤肿痛;湿热久蕴,化生虫毒,形成腿股赤肿、青紫瘀斑等。湿热阻滞经络,伤及脏腑,而致正气虚弱不能托毒外出,病情不断复发,缠绵难愈,变证百出。白塞氏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温热,日久蕴毒。
白塞氏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严重影响饮食。口腔溃疡看似病小,实则危害很大。轻则口腔疼痛、影响食欲,重则寝食难安。多数患者病情长期处于缓解、复发交替的状态,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能达痊愈。仅表现为口腔溃疡或皮疹的患者经过治疗,效果较好,表现为系统受累者,如眼部、神经系统和肠道受累,则需要警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肠穿孔或死亡,所以需积极治疗,并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白塞氏病时,标本兼治的方法效果较好。临床上以清热祛湿、养阴凉血为基本治则,并根据虚火实火、气阳虚否、热轻热重、湿之多少随证加减,多用甘草泻心汤、青黛散、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白塞氏病。服药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烟、酒等。并且应该少吃牛肉、羊肉及油炸、肥厚食品,以免化燥助热。在口腔溃疡期忌食过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或加重口腔溃疡而引起疼痛,同时应鼓励患者少量慢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