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能够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然而,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上,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特别是对于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导致长期误诊或反复进行各种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欧美国家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并制定了相关的诊治指南。国内也开展了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强化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专家组织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小于3周,亚急性咳嗽时间为3~8周,慢性咳嗽时间大于等于8周。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支气管哮喘等。亚急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和哮喘等。慢性咳嗽的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和心理性咳嗽等。
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断,需要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咳嗽的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还需要进行诱导痰检查、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食管24hpH值监测和咳嗽敏感性检查等辅助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咳嗽的病因,指导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主要使用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鼻后滴流综合征的治疗则需要联合使用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和鼻减充血剂;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吸入糖皮质激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则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和使用制酸药、促胃动力药等。对于其他少见病因引起的咳嗽,如支气管肺癌、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微结石症、左心功能不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总之,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先检查常见病后少见病的原则,才能确诊和有效治疗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