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症状、诊断与治疗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表现为水肿的鼻粘膜突入鼻腔形成的赘生物。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筛窦、上颌窦、中鼻甲游离缘、中鼻道内的钩突、筛泡、半月裂等部位。据统计,鼻息肉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4%,可以单发或多发。需要注意的是,鼻息肉有较强的复发倾向,术后复发率可达15%~40%。
从病理学角度看,鼻息肉是由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主要含有嗜酸细胞、少量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能存在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同时,腺体扩张,无神经支配的血管通透性增高,这些病理变化会促进息肉的发展。
临床上,鼻息肉的主要症状包括:渐进性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多涕、头痛、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蛙鼻、耳鸣和听力下降。体征方面,鼻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新生物,触之柔软,不易出血,可移动,无触痛。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与中鼻甲不可分离,略硬,色稍红。后鼻孔息肉需作鼻咽镜检查,常在一侧后鼻孔发现上述典型病变,多为单个。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恶性肿瘤、脑膜–脑膨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鼻中隔出血性息肉等疾病的区别。
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疗法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初发息肉较小或鼻甲息肉样变较轻者,可以口服强的松并使用鼻可灵鼻腔喷雾来阻止息肉生长或消失,控制复发。对于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可以口服强的松30~60mg/日,连服2周。术后也需要使用鼻可灵鼻腔喷雾进行治疗。手术主要包括单纯鼻息肉摘除术和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息肉摘除术。手术适应症为来自中鼻甲或中鼻道、单侧或双侧的鼻腔息肉,或后鼻孔息肉。已将鼻腔大部或完全堵塞,影响鼻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手术禁忌症包括心脑疾病或全身其它严重疾病,如哮喘发作期、出血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期等。
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少许渗血、头部胀痛、眶周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会改善。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的2天,手术创面的渗血在鼻腔内凝固、干硬,形成黑色的血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