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占位性病变:了解不同类型的肝脏肿瘤和治疗方法
肝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B超或CT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回声区或密度区。这些病变可能是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也可能是良性肿瘤,例如肝血管瘤或肝腺瘤;还有一些肿瘤样病变,包括肝囊肿、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重要的是要明确,肝占位性病变并不等同于“肝癌”,因此需要积极的诊断和治疗。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除非囊肿很大,引起上腹部不适或肝区胀痛。先天性肝囊肿是由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而后天性肝囊肿则可能由寄生虫、炎症和创伤引起。多数肝囊肿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囊肿很大或引起明显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或穿刺抽液。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以防止破裂、出血、感染或癌变。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通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较大血管瘤可能会引起肝区胀痛。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核素扫描和肝动脉造影检查。小于5cm的肿瘤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观察,而5-10cm的肿瘤应及时就医,超过10cm的肿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细小胆管上皮细胞恶变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基础上。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到晚期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腹水和全身消耗症状。近年来,通过普查和高危人群随访,部分患者在早期就能作出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左右。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化疗、放疗、射频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使肿瘤缩小,随后再实施手术切除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等途径转移到肝脏形成的肿瘤。近50%的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可能会发生肝转移,常见的有胃、肠、肺、乳腺和胆囊等。虽然肿瘤发生肝转移的预后不良,但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观念的改变,继发性肝癌通过手术、栓塞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使得部分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40%。因此,及时诊治仍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