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治疗新进展:细胞因子网络与中医药的作用
近年来,结核病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化疗方法已无法满足防治需求。随着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cytokine,CK)网络在结核病免疫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体内存在一个精密的免疫系统,能抵御入侵的病原微生物。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CD+8等)是介导结核病免疫的主要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这些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h1和Th2细胞(或Tc1/Tc2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等,促进细胞免疫;而Th2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它们大多抑制细胞免疫。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构成了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平衡的网络——细胞因子网络。
当人体感染结核杆菌时,多种细胞可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IL-2、IL-12、IL-18等。IFN-γ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和细胞毒T细胞(CTL)等效应细胞的聚集于病变部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感染早期,由于人体在结核杆菌的复杂的免疫抑制因子作用下,继发细胞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低下,IFN-γ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来分泌,但产生IFN-γ的量大为减少,结核病就可能得到发展。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也可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从而上调机体细胞免疫应答。临床观察发现,结核病人低下的免疫状况随着治疗中体内结核杆菌量的减少而得到改善,进一步说明结核杆菌具有抑制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5、IL-10、IL-13等,主要功能为下调细胞免疫反应,即抑制IFN-γ的产生。正常情况下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结核病免疫中却有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化学杀菌物质),对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并刺激B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使机体产生超敏体液反应,除可加重结核病变外,还可使机体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多,进一步损伤人体组织器官。
了解细胞因子的作用后,我们可以通过增强Th1型T淋巴细胞因子反应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反应的抗结核DNA疫苗来预防结核病。同时,借助外源性药物对细胞因子网络的干预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干扰素γ(IFN-γ)和干扰素α(IFN-α)等药物已被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白细胞介素也被用来治疗结核病,同样取得满意效果。然而,这些外源性药物价格昂贵,体内作用时间短,并有发热等副作用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