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胆汁淤积的诊断思路与流程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排泄异常所致的肝脏病变。这种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伴随疲劳、瘙痒、右上腹部不适和黄疸等症状。持续的胆汁淤积超过6个月被称为慢性胆汁淤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包括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等。
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复杂且罕见,而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各异,给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总结不明原因胆汁淤积的临床诊断思路和流程,以便早期、准确地诊断并施以有效治疗。
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胆汁淤积。根据相关指南,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超过1.5倍ULN且谷胺酰转肽酶(GGT)超过3倍ULN可以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然而,早期的疾病可能只表现为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因此,排除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汁淤积,称之为不明原因胆汁淤积。
其次,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等情况。这些信息可能为诊断提供关键线索。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干燥综合征或系统性硬化症等;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则常伴有炎症性肠病。
体格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环节。应注意特殊面容、黄疸程度、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皮疹或抓痕、心脏杂音、肝脏大小和质地、脾脏大小、腹水等情况。例如,Alagille综合症可能有角膜后胚胎环,而Wilson病患者中有50%的人有K-F环。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和磁共振等也非常重要。腹部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排除肝内外胆管梗阻和扩张。对于未能解释的胆汁淤积患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安全、精准的方法,可以检测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狭窄和扩张。内镜超声(EUS)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也可以用于检测胆管结石和病变引起的肝外梗阻,但应首先进行MRCP或EUS检查以避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血气分析、病毒系列、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抗体、免疫球蛋白等。异常结果可能提示或明确某些疾病。例如,血清AMA和/或PBC-特异性抗核抗体ANA阳性,伴有ALP、GGT异常和/或肝组织病理改变,可以诊断PBC;血清IgG4≥135mg/dl可作为IgG4相关疾病的血清学诊断标准之一;而胆汁酸升高同时有低蛋白血症、低血糖、血氨升高、凝血机制障碍应考虑为NICCD。
肝活检是最后的诊断手段。活检结果可以分为胆管疾病和不累及胆管疾病两类。例如,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PBC、PSC、AIH、药物性肝损胆管炎、结节病、ABCB4缺乏)属于胆管疾病;而各种存储性、浸润性或炎性肝脏疾病、肝肉芽肿病、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紫癜、肝窦扩张和不同原因肝硬化则属于不累及胆管疾病。
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诊断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胆汁淤积症。根据家族史、临床特点、检验结果和(或)影像学、肝脏病理学特征,可以确定最可能的基因突变。例如,ATP8B1、ABCB11、ABCB4突变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单基因;而Alagille综合症(jagged、Notch2)、PFIC4(TJP2)或者MYO5B(Villin)或FXR突变所致的罕见胆汁淤积综合征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诊断。
总之,随着对胆汁淤积的认识提高和技术领域的发展,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仍有许多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因此,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提高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