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版咳嗽诊断与治疗:详细解读和实践应用
咳嗽是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能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有害物质。然而,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复杂多样,尤其是那些胸部X光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这些患者经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明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对咳嗽的关注度提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咳嗽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为了规范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强化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专家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该指南的发布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并收到了同行和专家的宝贵反馈。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指南进行了修订。
咳嗽可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光检查结果是否异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是无明显异常者,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在诊断和治疗咳嗽时,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缩小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进行初步诊断和经验性治疗。同时,根据现病史选择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诱导痰检查、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24h食管pH值监测等。每种检查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咳嗽,病因相对简单,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亚急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治疗时首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经验性治疗。对于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生素。
此外,指南还提供了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和经验性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咳嗽问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最后,指南也列出了常用镇咳和祛痰药物的种类、用法和注意事项,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