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液体异常增加,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全身性疾病、肿瘤、药物诱发和外伤等。心包由脏层和壁层构成,两者之间的心包腔通常容纳15~50ml液体作为润滑剂,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穿刺结果显示心包积液的原因多见于恶性肿瘤、手术后心包积液、心导管所致心脏穿孔等。
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轻微的容量增加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原发病掩盖。急性心包积液常继发于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损伤、重症感染,迅速进展为心脏压塞状态。慢性心包积液除非积液量足够大以致压迫周围结构及心腔,否则心脏压塞的体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出现。感染性者多有发热、出汗、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非感染性者全身毒性症状较轻。在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干性心包炎)阶段多有胸痛,其部位常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或左肩肿区,疼痛性质呈锐痛或钝痛,深呼吸、咳嗽、左侧卧位时疼痛加剧,坐位及躯体前倾时减轻。心包积液超过300ml,则心浊音界增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遥远,有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舒张早期心包叩击音。
心包积液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线计波摄片和心包穿刺等方法。治疗方法包括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硬化治疗、球囊心包切开术和放射治疗等。其中,心包穿刺是救命的治疗措施,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穿刺已被广泛接受。对于恶性心包积液者,心包穿刺并注入硬化剂已获得成功。球囊心包切开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以缓解复发的慢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症状。放射治疗已有效地用于无压塞症状的慢性心包积液,尤其对心包转移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有效。外科治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方法,并且可以摘取心包组织用于病因诊断。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到基础疾病的治疗能力、远期预后及患者的耐受性。对于慢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机应依赖于病因及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对于存在明确的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者,关键是进行快速诊断及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