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发现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肝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病患者随访检查中越来越普及。因此,临床门诊常常可以看到肝病患者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肝病复检偶然发现了胆囊结石。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往往会问医师:这是否需要治疗?是内科保守还是外科手术?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的腹胀、腹痛等症状。然而,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如果在肝病复检时发现胆囊结石,建议做个详细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胆囊结石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胆囊壁是否增厚、有没有胆囊萎缩、胆管是否有扩张、是否伴胆囊息肉等情况。
并非所有肝病患者伴胆囊结石都会有明显的胆绞痛症状。很多肝病患者在复检中偶然发现有结石,而自己平时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消化不良或者厌油腻感。胆囊结石是否引起胆绞痛的症状与其形态、大小、个数,是否堵塞胆管及胆囊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胆囊结石有大有小,有单发、多发,有的也会逐渐变大。一般来说,不大不小的结石(0.7~0.8cm左右)容易卡在胆囊管内,引起急性胆囊炎;而直径更大一些的胆囊结石无法进入胆囊管,也就不会堵塞胆囊出口,在胆囊里面“静坐”,因此临床一般较少症状,通常在体检时才发现;而直径小一些的胆囊结石或者泥沙样的胆囊结石则易掉到胆管里,引起更麻烦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因此是否需要治疗,应当根据患者肝病的病情与胆囊结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如果患者胆囊结石小于0.5cm,且结石的部位在胆囊体内,又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可以随访观察。定期腹部彩色多普勒复检看看这位“老朋友”即可,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密切、动态观察胆囊结石的变化,防患于未然;肝病患者伴胆囊结石即使结石较小,如不需手术治疗,也要定期检查。因为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患者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进展为胆囊癌的可能。所以,无症状胆囊结石虽无明显自觉不适,但并非对人体没有危害。定期检查,尽早排除风险,一旦发现胆囊出现变化,就应该及时手术。
其次,如果患者胆囊结石大于3cm,且结石的部位在胆囊颈内,引起频繁的胆绞痛或进食油腻后上腹痛加剧等症状,则建议手术治疗;如果肝病患者发现胆囊壁明显炎症性增厚或胆囊炎症性萎缩等情况,即便现在没有症状,也建议及时手术摘除胆囊,否则会引起胆囊炎发作、急性胰腺炎等,给肝病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健康风险。
无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患者应保持生活、饮食规律,治疗并非一定要吃药,应按时进餐、促进胆囊收缩,及时排空胆囊,防止胆囊结石进一步扩大;饮食结构要合理,适当增加纤维素较高食物,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增大;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
最后,肝病患者应学会如何预防胆囊结石,日常生活预防胆囊结石应当从以下4点做起:1、有规律的进食;2、合理的饮食结构;3、对于家族中有胆结石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及早发现胆结石,防患于未然;4、平时应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