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解锁关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稳定专业队伍
精神卫生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旨在推动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马弘表示,过去十余年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新的规划被认为是“接地气”的,能够构筑起精神卫生列车飞速行驶的“铁路网”。该规划覆盖了重性精神病、常见精神障碍、康复、人才建设等全方位内容,并且有10个部门的参与,包括综治、卫生计生、教育、民政、财政等。马弘认为,这将有利于精神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
在精神卫生工作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对象。这些患者往往被“关锁”,缺乏有效的救治,成为妨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者和自身权益被侵犯的受害者。虽然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不断提高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补助,促进了“解锁”,但仍有约0.4%的患者处于“关锁”状态。这些患者的家庭大都十分贫困、缺乏监护能力。民政部介绍,全国目前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430万人,其中55%以上都属于贫困人员,有的贫困家庭还有着不止一个精神障碍患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划》提出各地将“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整合好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同时,民政、社保、财政等部门还将完善有精神障碍治疗特点的社会救助制度。
除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普通人群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关注。抑郁症、儿童孤独症等常见精神障碍更容易被忽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疾病,除了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酒精和药物依赖等常见精神障碍。然而,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些都是精神疾病。为了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科学认识和主动就医意识,《规划》特别提出要针对学生、农村妇女、留守儿童、职业人群、老年人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地还将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开展心理救援。
在精神卫生工作中,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精神科医生十分匮乏,仅有2万多名。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精神科医生要达到4万名。教育部门将加强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精神卫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卫生部门将加强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精神科护士培训,在基层执业医师或全科医生中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的上岗培训。政府还将落实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提高其待遇水平,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