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10%。尤其是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育分娩时很容易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虽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他们的肝组织通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八点:
1.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若同时检测出e抗原阳性,表明病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能感染他人,因此不能献血,也不能从事餐饮服务、育儿工作。月经期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污染周围环境。
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唾液中也能检出乙肝病毒,故应实行分餐制,餐具、牙刷等生活用品要专用;尽量避免夫妻间的深吻。
4. 严防医源性传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即使只有百万分之一毫升也能引起感染。因此,防止医源性传播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时焚烧处理。对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应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血液污染环境。同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感染,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5.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饮食原则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
6.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肝硬化。
7.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节制性生活。过度的性生活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乙肝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从携带者的精液、唾液、月经和分泌物中,都能检出乙肝病毒。性交过程中,病毒还可通过损伤的黏膜而传染。
8.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保持心情舒畅。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肝脏喜疏泄、条达,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则会致病。肝炎病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引起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