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胃癌:病因、分类、诊断和治疗
胃癌是第四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大致死原因。尽管在西方欧洲国家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亚洲、拉丁美洲和中欧、东欧地区仍然很高。近年来,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为了更好地理解胃癌,Cutsem E教授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详细的文章,涵盖了胃癌的病因学、病理特征、分子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散发远端胃癌最常见的病因。这种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细胞增殖、凋亡和抑癌基因变化,最终形成炎症相关癌症。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先发生胃萎缩,然后肠化生,再增生异常,最后形成腺癌。EBV也与胃癌相关,80%的胃癌恶性细胞中可见EBV,但正常上皮细胞中无。10%的胃癌有家族聚集性,真正遗传性胃癌约占1-3%,包括三种综合征:遗传性弥漫性胃癌、胃腺癌和胃近端息肉病、家族性肠型胃癌。环境因素也影响胃癌的发生,例如蔬菜水果摄入少、高盐、硝酸盐、腌制食品、吸烟、肥胖等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胃癌的分类可以从解剖、组织学和分子角度进行。解剖分类很重要,因为胃和胃食管结合癌的发生率、地域分布、病因、临床过程和治疗完全不同。组织学分类包括Lauren和WHO分类,前者将胃癌分为弥漫型、肠型、混合型和无法分类型,后者包括管状、乳头状、粘液性、粘附性差和少见组织型。分子分型根据胃腺癌全基因组分为四种亚型:EBV阳性、微卫星不稳定、基因组稳定和染色体不稳定。每种亚型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特征和临床意义。
胃癌的症状通常包括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和腹痛,食管胃结合癌或近端胃癌可有吞咽困难。胃癌的诊断依赖于内镜和活检,内镜超声和胸腹部CT主要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分期。腹腔镜用于除外腹腔转移。内镜超声可以区分T1-T2和T3-T4胃癌,表浅肿瘤(T1a和T1b)和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分别为0.87和0.83。PET-CT和MRI不常规用于分期,但PET-CT可能更好地显示受累淋巴结和转移性疾病,而MRI对鉴别腹腔转移作用较好。
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愈方法,内镜切除适合小的分化良好的早期肿瘤(T1a)。微创手术在遵循肿瘤学原则的基础上能减少手术创伤和免疫抑制、改善生活质量。手术程度由肿瘤分期、直径、位置和组织学类型决定,完全切除需切除原发肿瘤、切缘至少4cm且为阴性、充分淋巴结清扫。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辅助和新辅助治疗可以消灭微病灶,改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化疗药物包括氟脲嘧啶类、铂类、紫杉类和蒽环类的表阿霉素和拓普酶抑制剂依立替康。靶向治疗也用于进展期胃癌,20%的胃癌过表达HER2受体,曲妥珠单抗+顺铂+氟脲嘧啶成为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