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穴位选择与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局部取穴和循经远近取穴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等。同时,根据不同的颈椎病类型,需要针对症状进行具体的穴位选择。
对于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强直和疼痛,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等。如果伴随咽喉疼痛,则可以选择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等穴位;如果出现俯仰受限,需要配合昆仑、列缺;如果出现旋转受限,需要配支正。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等。如果伴随肩部疼痛,可以选择肩髎、肩外俞等穴位;如果伴随肘臂疼痛,可以选择曲池、天井、外关、尺泽等穴位;如果伴随腕部疼痛,可以选择阳池、阳溪、腕骨、大陵等穴位;如果主要表现为麻木感,可以选择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等穴位;如果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可以选择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等穴位。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灸穴位的选择。如果主要表现为痉挛,虚证可以选择中脘、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等穴位;实证可以选择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等穴位。如果伴随便秘,可以加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位;如果伴随小便不利,可以选择三阴交、阴陵泉、中极等穴位。如果主要表现为痿症,需要进行补肾益精和补养脾胃的针灸治疗,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脾俞、足三里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进行针灸穴位的选择。如果属于偏痰湿型,可以选择中脘、内关、丰隆、解溪、悬钟、阴陵泉等穴位;如果属于偏血瘀型,可以选择太阳、风池、阳陵泉、支沟、合谷、太冲、足三里、束骨、中渚、足临泣、后溪等穴位;如果属于偏湿热型,可以选择大椎、合谷、曲池、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如果属于偏气虚型,可以选择百会、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劳宫等穴位。
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进行针灸穴位的选择。如果属于肝阳偏亢型,可以选择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行间、阳陵泉、太阳等穴位;如果属于血虚精亏型,可以选择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如果属于胸痹型,可以选择支沟、阳陵泉、郄门、内关、神门等穴位;如果属于胃痛型,可以选择内关、足三里、中脘、悬钟等穴位;如果属于便秘型,可以选择天枢、支沟、上巨虚、中脘、行间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