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刮痧是一种常见的家庭保健方法,通过使用刮痧板在体表施压,可以帮助身体排除积聚的废物。这种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都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刮痧并非适合所有人,存在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刮痧会使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可能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的人来说,刮痧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这些人不宜进行刮痧。同样,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也不能刮痧,以免引起流产。对于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的人来说,刮痧可能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故禁止刮痧。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也不能刮痧,因为这可能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有出血倾向的人(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及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都不能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可能会引起虚脱。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也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精神病患者也不能使用刮痧法,因为刮痧可能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最后,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除痧,或不宜在背部刮痧。
在进行刮痧之前,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刮痧时应避寒冷,尤其是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吹刮痧部位。刮板边缘要光滑,没有破损,刮板及所刮部位皮肤要注意消毒。操作时手法要均匀一致,轻重适宜,补泻得当,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引起感染。刮痧过程中,体位以患者舒适为准,边行术边询问其感觉情况,以便随时调整体位和改进施术的手法。
刮痧也分为“补”和“泻”两种方法。用力大、速度快、动作幅度大为“泻”法,可以消暑去湿邪;相反用力轻、速度慢、动作幅度小为“补”法,刮至皮肤呈淡红即可,这样对体虚的人可起到强壮作用。低血压、低血糖、体质较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小儿或体瘦者,因為皮肤柔嫩需特别注意轻刮,或隔着薄衣来刮。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刮痧治疗,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以保护正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进行。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刮痧后的调养也很重要,但每每为人所忽视,结果影响了疗效。刮痧后应饮用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保持情绪平静,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症状,则属于“晕刮”现象,此时应迅速让患者平卧,饮用1杯温糖开水,并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