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喂养:从母乳到固体食物的过渡与营养
在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发布了“婴幼儿喂养建议”,旨在为全国的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具体的临床指导建议。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基层儿科工作人员在儿童健康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适应这种发展,编辑委员会和儿童保健学组在2009年的基础上,参考最新的研究进展,编写了适用于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和全科医师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这些建议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分为四部分:营养(喂养)建议、进食行为、常见问题处理和营养评价。下面是每个阶段的要点提示和详细建议。
0-6个月
在这个阶段,母乳仍然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纯母乳喂养意味着除了必要的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外,母乳是婴儿唯一的食物来源,不进食任何其他的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正确、充分的母乳喂养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对水的需求,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下也无需额外补充水。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建议选择配方奶,奶量为700-900ml/d。无论采用何种喂养方式,新生儿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6%-9%,通常在第7-10天回复到出生时体重。固体食物添加的年龄应根据婴儿的实际月龄和发育水平来确定,而不是出牙的早晚。6个月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筛查缺铁性贫血。
6-8个月
在这个阶段,母乳仍然是婴儿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应该鼓励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至2岁。固体食物的质地应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帮助婴儿学习吞咽和咀嚼。引入的食物应该以铁强化食物为主,早期开始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时,每新增一种食物需观察3-5天,以了解婴儿是否适应。逐渐添加水果、蔬菜、肉类等,尤其是红肉类食物可以很好地补充婴儿需要的铁和锌。避免将接触过成人口腔唾液的食物喂哺给婴儿,以预防肠道感染和龋齿。6个月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筛查缺铁性贫血。
9-11个月
在这个阶段,乳类仍然是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食物质地转换、婴儿学习咀嚼以及自我喂哺的关键时期,喂养不当易导致幼儿阶段各种进食行为问题。固体食物的种类应该较前一阶段更丰富,逐步过渡成人食物。鼓励幼儿适当饮水,但不宜摄入饮料。幼儿应摄入维生素D 400-600IU (10-15ug)/d,包括食物以及维生素D补充剂来源。至少500ml/d奶量,保证钙营养需求。12个月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筛查缺铁性贫血。
12-36个月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生长速度相对婴儿期明显变慢,食欲波动很大。食物的能量供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食物种类基本同成人,脂肪所供能量占比下降,而碳水化合物占比逐渐上升。幼儿与家人同食,有条件家庭可让儿童坐在儿童餐椅就餐,便于与家人互动交流。避免进食时看电视或玩玩具等,更不可追喂进食。幼儿应学习抓、用勺子,参与进餐过程,逐步学习自己进食。允许幼儿进食过程狼藉,在进食过程中熟练掌握进食技巧。培养幼儿规律的进食习惯,家长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食物满足生长需要,不强迫进食。识别幼儿饱腹的信号,允许吃饱后离开餐桌。对较年长一些的幼儿,可适当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或者餐前准备餐具,提高其对进食过程的兴趣。1岁后每年血常规筛查铁缺乏,治疗效果不佳者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