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炎疾病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疾病,古代被称为“富贵病”或“帝王病”。其特点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以及高尿酸血症肾病等。痛风性关节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和慢性痛风石痛风。
在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阶段,血尿酸水平升高,但没有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的表现。然而,这一阶段的主要危险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和痛风石或肾石的形成。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者结石发病率并不比常人高,因此对于是否应该在此阶段给予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当人体摄入过多嘌呤或因寒冷、饮酒等因素导致血液尿酸盐浓度超出人体处理极限时,尿酸盐会以结晶形式沉积在关节处,引起局部炎症,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急性痛风关节炎通常持续1-3天,治疗或不治疗都可能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然而,反复急性发作的关节炎症状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和规律,病情会逐渐恶化,直至过渡为慢性痛风石痛风。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控制和缓解症状并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和秋水仙碱等。间歇期痛风是指关节炎急性发作后的完全无症状状态,该期长短不一。对于间歇期是否采取治疗措施,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临床上多采取不予处理的策略。
慢性痛风石痛风是痛风的晚期阶段,患者呈现无间歇期的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全身多发痛风石,血尿酸高,X线可见受累关节破坏性病变。痛风石是围绕着尿酸钠结晶核心的慢性异物肉芽肿,呈白石灰样,大小和硬度不一,偶尔可从自然破溃的皮肤流出。痛风石或肾石的出现标志着痛风进入晚期。治疗主要依靠降尿酸药,同时还需坚持低嘌呤饮食和忌酒,多饮水,保持尿量达2000ml及维持尿pH在6.5-6.8,必要时可补充碳酸氢钠。
痛风病人的自我保健也非常重要,特别是饮食控制。需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猪、牛、羊肉、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心、脑、肝、肾)、骨髓以及沙丁鱼、蚝、蛤、蟹等;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花生等也应少吃。可以食用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类等。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特别是啤酒;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肥胖病人应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痛风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及关节损伤等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因素;要穿舒适的鞋;定期监测血尿酸及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