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痛(CP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盆腔、前腹壁、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常引起功能障碍或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其病因复杂,可能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或心理疾患等多个方面。
在生殖系统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盆腔淤血综合征、肌腺症、肌瘤、卵巢残留综合征、肿瘤、输卵管脱垂等都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痛。对于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来确定疼痛的原因和性质,包括疼痛的特征、与月经、排尿排便的关系以及疼痛放射情况等。腹腔镜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盆腔内部的情况。
如果疼痛是由内脏器官引起的,通常会表现为慢痛,定位不准确,对刺激分辨力差;如果是由躯体引起的,通常能够准确地描述具体位置;如果是周期性的盆腔痛,往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如果是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是围产期盆腔痛综合征,可能是妊娠期出现或产后立即出现的;如果是久站或性交后下腹痛或低位腰痛,仰卧位后缓解可能和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关;如果疼痛首次出现在月经初潮前,不太可能是妇科病因;如果有证据表明致密的粘连会限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从而导致内脏疼痛,清醒状态下的腹腔镜疼痛定位也提示粘连可能成为CPP的部分病因;如果是神经卡压相关疼痛,可能会有发热或烧灼感,或电击样痛,常常也伴随感觉异常;如果疼痛会因尿急或有尿意而加重,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如果是腹痛,体重减轻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恶心和呕吐可能与肠梗阻有关,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与结肠病变有关;如果是反复泌尿道感染与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疼痛,应当有微生物培养证实。
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目的主要是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对于子宫腺肌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和手术治疗。对于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和膀胱区疼痛或烧灼感。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是与排便有关的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的功能性肠道障碍(无可发现的器质性疾病),可伴随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其他特性有腹胀,排便异常。对于盆腔炎性疾病,中医、中药和物理治疗在其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慢性盆腔痛,需要医生给与患者更多的关心,通过家属的配合、照顾和心理治疗等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