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盲目恐慌药品不良反应

生命之光传递者·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
生命之光传递者
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在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药品不良反应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引发了部分市民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担忧。本文将为您科普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正确认识并应对。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合格药品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严重程度,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轻度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等,通常不影响用药;中度不良反应如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重度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则可能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药物本身的作用:许多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2. 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3.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应对药品不良反应?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2.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注意观察药物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避免滥用药物:不合理用药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并应对。在用药过程中,请务必遵医嘱,安全用药。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药物热诊断复杂,需排除引起发热的相关疾病临床常见的药品良反应之一,可合并过敏性皮炎药物治疗中出现发热,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简介药物热是患者治疗疾病时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的发热,是一种药物良反应,停药后发热可消失。发热原因明确,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为药物热。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可合并过敏性皮炎的表现。停药后一般情况下,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需特殊处理。症状表现发热最高体温平均为38.5℃,有过敏性皮炎表现、畏寒、头疼、关节酸痛。诊断依据发热原因明确,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需考虑是否为药物热。药物热的诊断依据包括: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发热最高体温平均温度38.5℃。血细胞分析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升高,血清总IgE值升高。停药后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但上述诊断依据并具有特异性,最重要的是停药后体温可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药物热是临床常见的药品良反应之一。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停用相关药物后体温可以恢复正常。但再次接触可疑药物时会有再次发病的风险。是否遗传?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和遗传有关,比如氟烷类麻醉药、磺胺类、抗疟药物、奎尼丁、呋喃妥因、氯霉素等。是否医保范围?是
生命之光传递者·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王晓阳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