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经济逆流而上
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们对健身的热情并未因高温而减退。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顺南街的艺校健身中心,看到众多挥汗如雨的健身者。
运动并非等同于健身,盲目吃药也并非医学之道。艺校健身中心的教练向记者推荐了科学的运动处方:“全套有氧和无氧运动,提高免疫力,让身体更健康,减少生病的机会!”
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通过多种形式强身健体已成为许多人的强烈需求。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无论是在犀牛堤绿化广场、裕丰游园还是船山休闲广场,到处都是跑步、跳舞的人群。各中学、高校的篮球场和田径场上更是挤满了来自附近生活区的居民。今年夏天的健身热潮显得格外高涨。
“心理健康是前提,平衡膳食是基础,科学运动是保障。”谢教练表示,随着健康观念的逐步深入,“投资健康”已成为当今都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
尽管今夏的健身热潮格外突出,但“健身经济”并未与时俱进。业内人士认为:“健身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概念,其内容和经营形式原本是多样化的,如健身场所的服务、健身商品的产销以及健身知识的传播等。但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健身市场的发展形式单一,内容不多。
据了解,目前我市规模化的健身场所较少,只有两三家硬件设施稍上档次的健身房,且针对性、专业性较弱。谢教练认为,商家们完全可以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以艺校健身中心为例,目前来此消费的人主要有三类:听从医生忠告的病人、爱美的女性和医院的医生。他们的需求也不同。一类主要是以康复固本为主要目的,二类是为形体美的追求,最后一类则为健体强身。商家完全可以抓住各自特点,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健身商品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谢教练认为,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家缺乏经营意识和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不够,是阻碍“健身经济”多头并进的主要原因。
体育产业发展向来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只有吃饱穿暖了,人们才会考虑健身。目前,我市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要让很多人从固定收入中划出专门的健身费用还有一定困难。发展“健身经济”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科学健身意识的匮乏同样也影响了人们参与“健身经济”的热情。很多市民还是单纯地把健身理解为减肥和玩,至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健身,很多人说不上来。一些健身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足,缺乏专业的健身知识。
“健身经济”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还需要提高产业化、社会化程度,这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可以在健身的知识传播和活动引导上、以及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上,给予健身行业相应的扶持。与此同时,健身行业自身在产业研究、开发、管理方面也要苦练内功,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