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癌都要切之而后快?错!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健康百科
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最为常见。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以手术切除为主,这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低危PTC患者,可以选择保守的动态监测,而非盲目手术。

研究表明,低危PTC患者的肿瘤在数年的观察期间保持稳定,手术并非唯一选择。动态监测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直径或体积的变化,来判断肿瘤的生长情况。研究发现,肿瘤体积增长超过50%的肿瘤,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模式,中位倍增时间为2.2年。

此外,研究还发现,诊断年龄和肿瘤大小是肿瘤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时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肿瘤生长的可能性更大。而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微小PTC,即使没有发现肿瘤增大,也有50%-90%的患者不会出现症状或死亡。

因此,对于低危PTC患者,可以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肿瘤体积增长超过50%,或者出现其他风险因素,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而对于其他患者,可以选择保守的动态监测,定期观察肿瘤的变化。

这项研究为低危PT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未来,随着对PTC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患者带来福音。

推荐医生列表
杨友成·undefined
杨友成三甲可处方
郑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33|响应时长58分钟
擅长:甲亢,甲减,桥本,甲状腺良性结节及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消融,腔镜微创等)
¥20.0
问医生
谢嵘·undefined
谢嵘三甲可处方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难治性甲亢等甲状腺良性疾病,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等甲状腺恶性肿瘤及颈部包块等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50.0
问医生
陈均·undefined
陈均可处方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6|响应时长113分钟
擅长:擅长肝胆道疾病(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胃肠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穿孔,小肠结肠憩室穿孔,胃肠间质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疝(腹壁疝,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等)、周围血管疾病(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及乳腺疾病(乳腺良性肿瘤,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30.0
问医生
刘立成·undefined
刘立成三甲可处方
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3|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肝胆胃肠胰腺外科。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肝脏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肝脏血管瘤,胆管恶性肿瘤,胆总管囊肿,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癌,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甲状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腹壁疝。普通外科体表肿物,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消化道出血,腹部外伤等急腹症。
¥2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最常见症状为颈前肿块,可有压迫症状可治愈,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死亡率低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具有病理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肿瘤生长缓慢等特点,临床死亡率较低,预后较好。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分化和高存活率的一种病理类型。可治愈,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最佳手段[1]。症状表现[2]:最常见的表现是颈前症状性肿块或结节。一些病人有颈部压迫感、持久性咳嗽、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声音变化、声带瘫痪、进水呛咳、咯血、肿块快速增大、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疼痛等症状少见。诊断依据[1]: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病变,依据术前细针穿刺来明确其性质,能快速确诊甲状腺恶性病变;根据术中冷冻切片结果决定手术方式。疾病类型[2]:弥漫硬化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筛状-桑葚样亚型是否常见?甲状腺癌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分化和高存活率的一种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甲状腺癌女性多见,女:男约3: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多数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术后10年生存率高于95%。如果肿瘤侵入血管,约1/3患者有10年存活率。是否遗传?是,有一定可能性遗传,遗传率大概在5%左右。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杨建梅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