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暴露后预防你做对了吗?
暴露后预防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
暴露后预防(PEP)是艾滋病防控中非常关键的内容。PEP分为职业暴露后预防和非职业暴露后预防两部分。许利军教授介绍,当前这两方面的工作开展并不尽如人意。
在职业暴露预防方面,相当一部分为医院开展得并不到位,比如有外科医生对此了解不够深入,担心感染HIV,不愿意为HIV患者手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患者享受同等医疗的权利。究其原因,目前对于艾滋病防控知识还停留在一起吃饭、拥抱、共用器具不传染的层面,但对于实施手术是否会导致HIV感染仍心存疑虑;同时,医生对PEP的相关知识还缺乏深入了解,对于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规范有效的PEP还存在不少误区;另外,部分医疗机构内的后续支持和保障系统有待提高,在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城市综合性医院中,PEP药物相关的配备可能也并不完善。而除了医护人员这一类群体外,警察在工作中意外暴露也不少见。
在非职业暴露方面,其情况更为复杂。在HIV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和吸毒传播因近年来的各项努力,其导致的传播已经大大降低,而当前最严重传播途径当属性传播,尤其是同性性行为导致的传播。虽然部分人群已经采取预防措施,但是由于对暴露后阻断的知识了解不足,甚至存在诸多误区和顾虑,导致实际应该阻断但没有阻断的比例较高。
不规范的PEP要当心
许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工作中还是遇到不少不太规范PEP实施情况。一是“过度服药”,比如在用药前没有很好地进行暴露源分析,没有评估暴露风险和PEP适用性,不管对方是否感染HIV,也不管自己属于何种情况的暴露,一概去服药。
二是因过度担心而频繁检查。求询者发生暴露后,出于对HIV的恐惧,没完没了地去做检测,而主诊医生又未能在检测时间方面给到患者一个明确答复,因此导致患者不断地进行不必要的检测和咨询,检查结果也被患者过度解读。当然,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也要明确,PEP用药前也是需要做必要检测,比如HIV抗体检测。PEP仅适用于未感染人群,如果确诊HIV感染应该立即进行转介治疗,不要耽误病情,盲目PEP可能产生耐药风险。
他强调,当专业医生面对这些不规范行为时,应给予患者相对明确的专业指引,不能太含糊,要令患者相信科学,尊重知识。
依据指南掌握PEP实施方案
那么,如何规范化进行PEP呢?
许教授指出,当前国内外指南对于PEP都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方案,而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PEP的正确应用时机是24小时以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最长不要超过72小时。
在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1,首选的推荐方案为:恩曲他滨替诺福韦(FTC/TDF)联合多替拉韦或拉替拉韦(DTG或RAL);也可考虑选择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BIC/FTC/TAF),其服药方便,患者耐受良好,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患者应连续用药28天,在用药当天以及用药的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各检测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
以上治疗方案总体而言安全性良好,只有部分患者不耐受,但副作用较轻,少部分可能出现头晕、腹泻。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患者服药时要特别注意,因为PEP相关药物中含有抗乙肝病毒成分,部分患者停药后可能发生病毒反跳,此时建议患者停药后密切监测乙肝病毒情况,发现反跳势头及时处理。
通常而言,PEP不会导致耐药风险增加。极少数的情况是,患者已经感染却未能检测出来,因此接受了PEP药物,此时可能发生耐药。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