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孩子的任性

康复之路·为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和社区交流
康复之路
为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和社区交流

任性,既是幼儿的天性,又多是大人溺爱宠惯的结果。它时常成为幼儿一味从心理和行动上获得某种满足的“杀手锏”,其要求一旦受到阻止,便会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听之任之,恐为不妥。无奈之余,还得讲求教育良策。

幼儿往往有一种“支使欲”。如4岁的小女儿囡囡,每到夏天,一旦外出看到卖雪糕的,就要求大人给她买,即使刚刚吃过冷饮也不行,这似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拒绝她,小脸儿立马儿“晴转多雨”,大哭大闹;耐心说教,充耳不闻。大多时候拗不过她,只好满足她的要求。但长此以往,这“小皇帝”的脾气那还了得!又一次,囡囡又在冷饮摊前故伎重演,我说“不行”,她哭闹声的“吸引率”颇高。熟人劝我:“不就一支雪糕嘛。”有的还要替我掏腰包,我婉绝了。我采取“冷处理”策略,铁了心,冷眼旁观,不予理睬,同囡囡僵持了足足五十多分钟。待女儿声嘶力竭,“士气”低落时,我才牵起她的手,回家。而后,我又对囡囡进行爱抚,说教。这一招,真灵。打那以后,面对诱惑,女儿不再那么任性了。

幼儿还有一种占有欲。对于好吃好玩的东西,有的幼儿往往据为己有,别人要与其分享,则会漠然拒绝。对于孩子的这种自私,不能等闲视之,更不可看作是一种“聪明”,要有目的进行教育,以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学会谦让共处,使其乐于共享,乐于合作,乐于助人。如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叫丁丁的孩子将木马玩具占为己有,不容许别的小朋友摸一下。我故意让其他小朋友不同他玩耍,不同他说话。这小家伙再也耐不住孤独,就主动邀请别的小朋友同他一起玩木马。我趁机鼓动小朋友向他表示友好,并教育说:“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才是好孩子。”丁丁逐渐改掉了“霸道”、任性的毛病。

上面所言幼儿任性情形是“劣性”的,还有一种任性,则是“良性”的,当宽容以待,不妨听之任之。

有一次,我买来两条活鱼,要杀掉下厨。正在戏耍鱼儿的女儿大哭大嚷说不能杀死鱼儿,鱼儿会疼痛的。我最终被女儿的善良打动了,就把两条鱼放在水盆里养起来。女儿一从幼儿园回家就忙着给鱼儿喂食,还向鱼儿问寒问暖。就这样看着两条鱼日益“消瘦”,直到两条鱼“寿终正寝”了,才成为我家桌上餐。这件事的确太容忍孩子的任性。可是,这种容忍,就呵护了孩子的善良,能够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及其仁爱向善的优良品质。

还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让小朋友们学画一只猫。一个叫瑞瑞的小朋友很快画完了,得意地把作业交给我看。他把猫画成了一个怪物:猫身上长出了翅膀,猫头上长出了两个尖刀般的角,猫爪子上都长出了风火轮。面对瑞瑞信手涂鸦、无章可循的“作品”,我有点哭笑不得。瑞瑞则胸有成竹地解释说,他画的猫可以把黑猫警长彻底打败了。我转念一想,孩子绘画上的这种自成理由的任性,恰是幼儿可贵而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现啊。是的,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奇特而丰富的。他们喜欢思考,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并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认识和表达,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对一个人来说,思想比知识更重要,而幼儿充满稚气的思想里往往蕴含着智慧的种种萌芽和源泉,值得珍视。因此,呵护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何其重要。于是,我给瑞瑞的作业打了一个漂亮的一百分,并鼓励他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由着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家长认识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事又机灵的好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