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初为人父人母,总有些不知所措,小小的人常常弄的我们焦头烂额,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孩子他需要什么?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父母也是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是我的必修课。接下来请一起跟我来了解一下孩子从0到6岁的心理历程。

 

这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将儿童分为: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

 

下面我们先来依次了解各个时期的特征。

 

 

婴儿期————(0-3岁)

 

这个时期是儿童身心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开始,大约在儿童出生两周的时候,出现条件反射。也就是心理现象的早期必备条件。从满月到半岁每个月都有变化。积极的用眼睛寻人寻物。听到声音可将头转向声源处。社交方面有主动跟人交往的意识,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孩子社交的需求。5-6月的宝宝开始认生,对接触他的人开始有选择。大动作抬头、翻身、坐、爬、站、等动作在一岁已学会。2岁以后走的更稳,开始学习跑、跳、攀等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日益灵活。从满把抓到五指的分化及双手和双脚的协调。9-10月的宝宝可以听懂简单的词,并且做一些相关的动作,例如,用小手抱拳来表示谢谢。情绪方面从6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直到一岁会更加明显。语言和思维方面在2岁开始真正形成。喜欢模仿大人的说话,出现了概括和推理,想象也开始。2-3岁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性,喜欢什么事情自己来做。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带。

 

 

 

幼儿期————(3-6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在幼儿园里度过。又分幼儿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幼儿早期——(3-4岁)这时候孩子更多的是行动为先,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常常情绪不稳,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老话常说的“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喜欢模仿别人,看见别人有自己也要有。

 

幼儿中期——(4-5岁)规则性在此期表现的更为突出,包括日常的排队、不乱说话、举手、认真倾听,及玩一些规则游戏能更好的的理解并执行。喜欢玩游戏,知道如何玩,对于角色的感知可以更好的运用。思维上不像早期还需要借助行动才能理解,有了具体的形象思维,但还需要借助于实物。

 

幼儿晚期——(5-6岁)此期的儿童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心理上更稳定,不在随大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勤学好问,口头禅“为什么”,思维形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的心理发展虽然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但并非一成不变,还有一些个体差异。作为家长在了解了幼儿的基本心理发展规律后,有助于我们家长适时适地的对孩子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在发现孩子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时能够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