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消炎药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张海京
张海京,副主任医师,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骨科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1、解热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2、镇痛作用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时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

NSAIDs的镇痛机理是:

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

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3、消炎作用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一种不含类固醇甾体的消炎药,它既不是抗生素,也不是激素。此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及消炎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骨关节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炎症、疼痛,其镇痛作用与吗啡、可待因、曲马多不一样,不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甲酸类,有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其解热镇痛作用很强但是副作用较大。
2、乙酸类(吲哚类),有吲哚美辛、阿西美辛、舒林酸。其中以消炎痛的抗炎作用最强。
3、丙酸类,有布洛芬、萘普生。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4、苯乙酸类,有双氯芬酸。以双氯芬酸钠最为常用,包括栓剂、口服剂、乳胶剂。
5、昔(喜)康类,有炎痛喜康、吡罗昔康。其副作用也很大,现在应用较少。
6、非酸类,有尼美舒利。
7、环氧酶-2抑制剂,有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8、灭酸类包括甲灭酸、氯灭酸、氟灭酸,临床上应用较少。                                                                                                              9、吡唑类包括保泰松和羟基保泰松,此类药物毒性很大,现在临床也很少应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指有抗炎效果的药物,与甾体类抗炎药不同,它的结构里没有甾体结构,常用的药大家都非常熟悉,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这些药常用于退烧,也可以用于止痛,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烧、多个部位的疼痛,都可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

在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特别小心不良反应,比如胃黏膜病变,刺激到胃黏膜导致肚子疼、胃疼,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胃出血。还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系统,如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总之,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大类,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