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老师头疼,父母焦虑,该怎么办?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陈礼彬
陈礼彬,副主任医师,福建省立医院,小儿内科

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作业三心二意、脾气倔等等问题常常让人抓狂,常常被老师们告知“您孩子有多动症”,这不知让多少老母亲、老父亲“伤”透了心。“多动症”真的只是“多动”吗?有哪些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多动症呢?下面就让家长朋友们一起来认识多动症。

       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作业三心二意、脾气倔等等问题常常让人抓狂,常常被老师们告知“您家孩子有多动症”,这不知让多少老母亲、老父亲“伤”透了心。“多动症”真的只是“多动”吗?有哪些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多动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多动症,一种儿童期较常见的慢性神经发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其特征是与孩子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人),但就诊率少得可怜,仅10%左右。

       多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多动症是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上图所示,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其特征是与孩子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多动症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3型:1型以注意力障碍为主,2型以多动表现为主,3型为混合型,兼有注意力障碍和多动表现。

       如何区分“正常”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好动呢?详见下图1。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常被老师们告知“您家孩子有多动症”,这不知让多少老母亲、老父亲伤透了心,常有被学校当作“捣蛋的孩子”而拒收。同时,超过65%多动症患儿同时共患其他发育障碍、精神心理障碍或体躯疾病,如睡眠启动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语言障碍、阅读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破坏性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社交障碍、儿童失神癫痫、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等。多动症疾病本身及其共患病深刻影响着患儿的学习、生活与社交等,并且,约60%~80% 儿童多动症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 持续为成人ADHD。

       儿童出现与其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同时伴有学习或社交等单一或多个功能损害,则应考虑存在ADHD可能。不同年龄阶段多动症患儿症状存在差异性,如下表2所示:

        那么,多动症又该如何诊断呢?就诊前和就诊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们下期科普专题再见!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