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给宝宝补钙?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孙光伟
孙光伟,副主任医师,桓台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宝宝是否缺钙”这是很多宝妈们喜欢思考和纠结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宝宝一旦出现哭闹不安、夜间睡眠不好,家长和医生也往往先考虑是否需要补钙。不同医院、同医院不同大夫间补钙观念也不同,家长们对是否补不足或是否补多了中毒也存在顾虑。

科室根据正规的医学资料、日常临床所见所闻,整理出了《如何科学地补钙》供宝妈们参考。

一、    预防缺钙(佝偻病)之补钙:

1、        胎儿期:

  • 主要是靠孕妇供给。胎儿发育的后三个月骨大量沉积钙质,因此,妊娠晚期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钙剂有利于胎儿骨钙沉积,同时对预防母亲骨质疏松也有益处。孕妇的最佳钙摄入量是 1200 mg/d。维生素 D 摄入量为 600 IU/d,最好联合服用建议的其他微量营养素,如铁和叶酸。必要时监测妊娠后 3 个月孕妇血 25-(OH )D 浓度,如存在明显的 VitD 缺乏,应补充 VitD3000~5000 U/d(75~125μg/d),维持 25-(OH )D 水平在正常范围。
  • 近些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婴幼儿普遍存在维生素 A、D 缺乏的情况。多数研究认为视黄醇主要在孕晚期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所以在妊娠中晚期,孕妇就应该予以 VA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以及产后继续给予新生儿补充 VA[5]。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同时补充的原因。

2、        新生儿期:

  • 2016 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共同发表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建议中强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即应补充 VD 800-1000 IU/d,3 月龄后改为 400 IU/d,直至 2 岁,同时推荐早产儿 VA 摄入量 1332-3330 IU/(kg·d),出院后可按下限进行补充。正常足月儿可于生后 1~2 周开始补充 VitD 400 U/d(10μg/d),夏季户外活动多可停用。

3、        儿童期: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VitD 每日供给量: 0~6 岁儿童为 400 U,7 岁以上为 100 U。强调 400 U 摄入总量,包括日光照射、各种强化食品、额外补充量。户外活动是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婴儿每周户外活动 2 小时,仅暴露面部与手部,即可维持婴儿血维生素 D 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 至于钙的补充,0—6 个月的婴儿推荐钙摄入量为 400 mg/d,6 个月—2 岁的推荐钙摄入量为 600 mg/d。对于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6 个月内母乳完全可以满足婴儿钙的生理需要,不需额外补钙;6 个月后可适当增加婴儿配方奶粉或者补充钙剂。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因牛奶含钙量较高,100 ml 牛奶含钙 100 mg 左右,婴儿每天喝 600 ml 以上牛奶即可满足钙的需要量,因此,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只需补充维生素 D 即可,不需常规补钙。
  • 喂奶的妈妈应补充 600 IU/ d 维生素 D,并确保其摄入建议的钙量。

二、     治疗佝偻病之补钙:

1、        诊断:

  • ①专家们强调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首先要分析有无高危因素,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需要相应辅助检查。
  • ②血清 25-(OH )D 是胆固化醇和麦角骨化醇经肝脏 25-羟化酶作用后的衍生物。血中浓度高、稳定、半衰期较长,是合成 1,25-(OH )D 的前体,血中浓度是反映机体 VitD 代谢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 VitD 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 ③碱性磷酸酶(AKP):早期佝偻病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儿童血 AKP 水平较成年人高;机体缺锌、缺铁时血 AKP 下降,肝胆疾病时血 AKP 升高,佝偻病早期多伴有缺锌和缺铁,致血 AKP 下降;而软骨钙化障碍并继续增殖致 AKP 增多。
  • ④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 X 线改变:对于佝偻病的诊断始终具有决定意义,但是骨骼钙丢失 30%以上才能在 X 片有所表现。目前小儿佝偻病多处于早期,症状体征并不十分典型,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X 线多不能反映佝偻病的早期状态。

2、需要纠正的观念:

  • 专家一致认为佝偻病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枕秃等,很难同生理现象区别,仅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乳牙萌出延迟(12~13 月龄后)、前囟闭合延迟(24 月龄后)不是佝偻病的特异体征,部分体征如方颅、鸡胸有一定主观性;下肢弯曲宜应与生理性弯曲相鉴别(依据病史、骨 X 线摄片与血生化等资料)。

3、        治疗:

  • ①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沈阳研究发现 VitD 用量与分期无关。经过讨论,专家们同意参照第 7 版儿科学教材 VitD 口服用量,一般剂量为 2000~4000 U/d(50~100μg/d),1 个月后改预防量。
  • ②专家们认为研究表明大剂量 VitD 与治疗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不缩短疗程,与临床分期无关,且采用大剂量治疗佝偻病的方法缺乏可靠的指标来评价血中 VitD 代谢产物浓度、VitD 的毒性、高血钙的发生以及远期后果。因此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大剂量治疗有高钙血症和肾钙化的危险性。
  • ③肌注给药方法不宜应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因其没有足够的脂肪储存 VitD,而且肌层薄、血管多,VitD 油剂注射于局部后,由于吸收差,可导致局肌纤维损伤出血。

三、     宝妈们误解的问题:

  • ①宝妈们玩命补钙是不是会增加奶里的钙含量?
  •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摄入建议的钙量。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钙摄入量与母乳中钙水平无关
  • ②宝妈们玩命补维生素 D 是不是可以代替宝宝口服了?
  • ·哺乳期女性应确保其通过饮食摄入建议的维生素 D(600 IU/ d),以满足其自身需求,而非满足其婴儿的需求
  • ③长时间口服维生素 AD 是不是会中毒呀?
  • 不会的,国内的维生素 AD 是按比例调配的,是非常合理的不会中毒的。当然,如果宝宝能晒太阳,当天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 AD。
  • ④宝妈们玩命吃好吃的是不是就不用补充维生素 AD 了?
  • 这是错误的,因为乳类(包括人乳、牛乳、羊乳等)、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鱼类仅有部分海鱼(如鲨鱼)的肝脏 VitD 含量较丰富;谷类、蔬菜、水果中几乎不含。

请各位宝妈们从中受益,更好地护理宝宝,正确地补钙。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