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原来能吃——身体机能下降的标志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张树森
张树森,副主任医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神经内科

30岁以前,人大概是不能够体会到不能吃是什么感觉的,因为小于30岁的人基本上都很能吃。我的一个师姐说在她读本科和硕士期间自己就能吃一只鸡,而博士毕业后就只能吃一只鸡翅了。一个师兄说他30岁以前可以自己吃一个火锅,30岁以后就不能了。我自己,在读研期间,每次饭前都有严重的饥饿感,晚上还加餐,还总是觉得饿,现在晚上吃多了都觉得胃胀得慌,而且影响睡眠。上班期间科室的年轻医师和同学点奶茶,问我要不要来一杯,我说我已经过了喝奶茶的年纪。

 

一个人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从胃开始的,开始变的不能吃就是标志,随后可能陆续发生不消化→大便不成形→易于出汗,稍微活动就汗出很多→失眠、焦虑、心慌、白头发慢慢增多→精力不够、性功能减退→进入40岁,容易发生“三高”……
当你发生上述情况时,说明你的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了,那么需不需要治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治疗的方式不一定是吃药。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加强锻炼,例如跑步、打太极;节制饮食,不能吃的过多、过于油腻,也不能过于素食;修身养性,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总之,就是形(身体)和神(精神)的修炼和调整。这样的修行方式在寺庙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本人就参加过为期4天的“成都文殊院寺庙体验营”,时间不长,远离了手机的干扰,每天打太极,念佛经,吃斋饭(不等于缺乏营养的素食),作息规律(22:30睡觉,4:50起床),身心确实健康很多。

而事实上在寺庙之外的尘世,这样的生活是很难做到的。30岁以后是压力开始加大的时候,读博、找工作、结婚、生子、养家、还贷、职场竞争等,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紧张焦虑都是常事,如果自己身体不好,过度疲劳时候发生猝死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对于这类人群,寺庙中的那种生活或许在退休之后才能实现。那么对于常人来讲,该怎么应对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的短板以及越来越大的压力呢?

我想在适当锻炼、作息规律、节制欲望的基础上配合药物调理是比较可行的,说到底也是形和神的调整。锻炼有多种,一种即可,贵在坚持。关于作息规律,最好在23:00前睡觉,起床6点或者更早即可,类似成都文殊院僧人的作息规律,我通过实践发现,这种作息规律效率最高,第二天精力充沛,早起还有一个好处,会让你产生很多灵感,对工作生活都有益。难怪历史上很多僧人都著述颇丰,而且身体健康,这和他们的作息规律有关,他们是智慧的。千万不要和我说你做不到,只要想做就能做到,实践出真知,贵在实践,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做不到呢。对于节制欲望,我不想谈太多,讲的多了就像鸡汤了,大家可以参考佛学方面的书籍。

 那么对于不能吃怎么用药物调整呢?简单的办法可以吃点吗丁啉、莫沙必利、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一般是有效的,尤其是年轻人。如果无效,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在外面吃饭比较多的人,舌苔黄或腻,口气重,有打嗝、反酸、胃胀症状的人,有可能合并了HP感染。检查的办法也很简单,在消化科门诊吹口气(碳13、碳14检查)就可以了,如果胃部症状比较重,也可以做胃镜检查。如果是HP阳性,那么应该进行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对于杀灭HP效果好。但如果经过了四联疗法后HP检测转为阴性,但还是有胃部不适症状,而且吃吗丁啉、莫沙必利、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效果不好,这时候则可以吃中药调理了。

中药治病有中药治病的特点,遵照和符合中药治病的规律才可能会有疗效。我的主张是中药颗粒剂+中药水丸的模式。中药颗粒剂一般就吃1周到10天左右,目的主要是探路,因为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胃肠对中药的适应程度和反应不同,有些人吃了没有不舒服,但有些人就会有胃部不舒服、拉肚子、起皮疹等。因此,最初开1周左右的颗粒剂就可以知道患者的反应,而且主要是看有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没有不良反应,有一点点疗效,哪怕暂时没有疗效也不要紧,在后期的中药水丸处方中略作调整就可以了。颗粒剂简单省事,便于携带,效果也可以,缺点就是太贵了,一般一天要50-100元左右。做成中药水丸的目的是长期调理,很多中药不是没效,而是时间没到,时间到了就会有效。对于吃饭后胃胀,没有远来那么能吃了(HP阳性除外)这种情况,一般吃中药1周会见到疗效的,但停药会症状反复,因为胃重新恢复蠕动有力,消化机能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是2-3个月左右。把中药做成水丸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与颗粒剂相比,中药水丸不仅具有简单、便于携带、有效的特点,还有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一般一个月也就三五百元左右。

所以,当人过了30岁,没那么能吃了,提示你的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了;如果吃饭以后或者不吃饭也会胃胀,那么应该加强锻炼、节制饮食、调整精神,最好再配点中药调理,颗粒剂+中药水丸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方式。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