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宝宝“斗鸡眼”年龄要趁早
近年来,儿童眼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专家提醒,家长若发现宝宝出现斗鸡眼、对眼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进行诊断和治疗。
斗鸡眼,又称内斜视,是指眼球位置偏内,黑眼球向内倾斜。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眼球肌肉失去平衡,导致眼球向内偏斜。由于视觉发育的黄金期在6岁之前,10岁左右定型,若此时才发现斜视,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导致视力下降、弱视以及双眼立体感的丧失,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限制未来职业选择。
眼球肌肉协调性不佳是造成斜视的主要原因。人类眼球外围有6条肌肉共同协作,包括控制左右水平、上下垂直以及一对斜肌。当这些肌肉协调一致时,眼球会位于正中位置;若失去平衡,则导致斜视。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假性内斜视较为常见。由于脸型较小、鼻梁较扁,眼内侧眼皮较宽,遮住了部分内侧眼白,导致家长误以为宝宝有斗鸡眼。这种状况通常在宝宝脸型成熟、鼻梁变挺后自然改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治疗斗鸡眼,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过程中,除了纠正眼位外,还需关注左右两眼视力发育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如立体感、手眼协调等。以下是一些治疗斗鸡眼的方法:
1. 眼位矫正:通过佩戴眼镜、眼贴等方式,纠正眼球位置。
2. 视觉训练:通过训练双眼协调性,提高视力。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斜视的宝宝,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宝宝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确保宝宝视力健康。
内斜视可分为两种类型:
1. 先天性内斜视:出生6个月之内出现的内斜视,多因眼肌内外不平衡导致,角度较大,部分婴幼儿可能合并弱视。
2. 后天性内斜视:多因远视、近视等屈光不正导致,常见于1-2岁婴幼儿。
视力检查项目包括:
1. 两眼交替遮盖法追踪眼位。
2. 配合眼镜测量偏斜角度。
3. 放大瞳孔后检查屈光度数,确定有无远视、近视、散光。
4. 检查眼底神经发育。
总之,家长应重视宝宝眼健康,发现斗鸡眼等问题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