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疫情下,双心门诊为你点亮“心”灯,守护身心健康!(三)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冀永春
冀永春,副主任医师,西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续)
 

如何判断自己是真的患上了心脏病还是双心疾病呢?

 

 

 

       在临床中双心疾病与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比如说我们心脏病的疼痛多是与运动相关性胸痛、胸闷、气短,呈憋闷样、压榨样、紧缩感等,而双心疾病所引起的胸痛多呈刺痛、游走性,不固定性、多与运动、劳累无关,在安静或情绪激动后易发生,多伴有紧张、烦躁、失眠或情绪低落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嗜铬细胞瘤等进行鉴别,避免漏诊、误诊。临床中常用以下“三问法”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双心疾病: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影响白天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身体明显不适,多次检查没发现可以解释的原因。如果有两条都回答“是”,那八成就是有双心问题了。也可以使用量表,比如常用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等。

  当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突出,而实验室及影像学各项检查正常,也就是说两者背道而驰时,或用目前的医学检查手段无法解释你当前的临床表现时,除了精神心理疾病外,你有可能患上了双心疾病,不妨到双心门诊就诊,让医生帮你综合分析、评估、诊断与治疗。

 

那么,双心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呢?

      双心疾病的治疗不仅仅单纯靠药物治疗,“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方案是“身心同治”,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心理干预有时可以达到药物的同样效果。单纯地依靠药物或者单纯地心理干预都不是完美的治疗方案。一个方案的定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及自愿程度等综合评估、分析。对于复杂病变或经短期药物+心理干预仍无法改善的患者,建议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至双心门诊评估,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给予短期药物+心理支持后往往会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深受门诊患者好评。(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